閱讀557 返回首頁    go 直播


互聯網現象:直播吃飯睡覺弱爆了,最奇葩的是這個!

互聯網媒介繼圖文、語音、長短視頻之後,直播又開始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過去傳媒界的直播基於跟蹤熱點事態的發展衍進,其中不乏高門檻的技術手段。而互聯網時代技術的進步將門檻下沉以及內容生產權利下放,使得平凡人也能實現明星夢。

早期的互聯網主播以唱歌跳舞賣萌說段子為主,在內容產出上至少有get到觀眾的點。比如在花椒、鬥魚、優酷等8個平台同步進行的papi醬首秀,在線人數峰值破2000萬,獲讚1.13億。

但隨著互聯網直播平台的泛濫和參差不齊的各類人群湧入,直播的畫風變得越來越奇葩。比如像吃麵直播:

睡覺直播:

發呆直播:

這些內容看似“無聊”,但點擊率動輒數以十萬計。B站一個測手機待機時長的直播,持續17天,發送彈幕超3億。

這種現象到底為什麼會產生?互聯網直播到底是商業界的深刻變革,還是隻是一個七彩的泡沫?我們來看看互聯網直播行業的運營者和投資者們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麥世恩:在互聯網上看無聊直播的人有兩大心態,一是獵奇。活在自己小世界的人,對別人的世界極度好奇,即便是一點也不比自己精彩。二是釋放自我。現實中崩得太緊或者默默無聞的人,更容易在互聯網上尋求釋放和關注。

駱新:其實看似無聊的互聯網直播,本身並不無聊。它符合新聞學的事件性,因為它有懸念。一場足球賽要打90分鍾,大部分時間是鋪墊,大夥等待的是最後進球的刹那。直播也一樣,比如看人睡覺,別人想看的是他什麼時候醒,翻個身會不會醒或者醒來有沒有穿衣服等類似懸念,它滿足的是個體強烈的窺探欲。按麥克盧漢的說法,媒介即人。媒介是幫助人把自己的身體和思想延伸的,人天生有這樣的欲望,想知道更廣闊的世界,以求獲得某種安全感。有人坐在咖啡館靠窗的位置,就喜歡看外麵這幫路人走來走去,沒有任何目的,隻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互聯網直播就是類似這樣的延伸。

張春蔚:互聯網解決了一個隨時隨地的陪伴,讓大家會覺得自己並不孤獨。

朱嘯虎:互聯網直播的內容質量肯定是不行的,它更多的是一種社交互動。主播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互動,這才是最重要的,蘊含巨大的生產力和商業價值。

馮一鳴:人有兩種消費形式,一種是實體消費。一種是精神消費。看互聯網直播跟消費音樂、消費文學、消費影視作品是一個概念。無聊也許是大眾的觀點,但互聯網滿足的是長尾,非主流也能找到自己的細分人群,細分人群覺得有趣也能刺激消費。

張振棟:互聯網直播不是一場節目,而是一場party。好的內容大家點讚,差的內容可以吐槽。即便是再無聊的直播,我不關心你的主話題,我來看評論總可以吧。主播隻要提供了一個吐槽的場地,窺探者之間的互動也能自動開啟。

盡管互聯網奇葩直播的形式多樣,但最屌的莫過於空播,主播也不知道是尿尿還是打麻將去了,留下一個空房間居然也能驅動好幾萬人同時在線,這才是境界。

如今的社會形態將人群分離成個體,底層的群體基因促使人們不斷去尋找對抗孤獨的方式,當人們厭倦了主流媒體們自上而下的模式化設定,會選擇跟自己維度相同的人,以及這些人low得真實且接地氣的展現方式,因為真實所以未知,人們可以盡情的拋開劇本的設定,去釋放內心另一個自我。你對這種現象有啥不同見解,歡迎交流。

本文內容由小智分享整理發布,感恩有你一路相伴。

小智分享,關注互聯網創業,商業趣聞,享受科技,創意智能,有態度的科技生活自媒體。

最後更新:2017-10-19 03:55:55

  上一篇:go 直播玩家晚會忙,這會是顛覆娛樂圈規則的開始嗎?
  下一篇:go 直播王者無人問 一朝瓜皮天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