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雲技術大起底,下一代IaaS爭奪未來智能市場
近幾年,隨著社會對 ICT 資源的需求逐漸增加,雲計算在國內呈現了快速發展趨勢。根據中國通信院《雲計算關鍵行業應用報告(2017年)》(以下簡稱《報告》),2016 年我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 514.9 億元,整體增速 35.9%,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此外,《報告》顯示IaaS在2016年達到 87.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108.1%,預計2017 年仍將保持較高增速。
雲計算市場也是騰訊戰略布局的重點方向之一,從一個最初僅僅是從QQ、Q-zone等產品的海量業務運營與構架經驗中建立的技術支持業務,如今已成長為在全球布局36個數據節點、服務超過50多個行業數百萬客戶的平台級業務。在8月騰訊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智能雲服務等創新業務成營收黑馬。
馬化騰強調,騰訊正在加大對雲業務和AI 技術的投資,以確保日後可為用戶及業務合作夥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近期在騰訊舉辦的Tech Camp深度交流沙龍上,騰訊雲技術與產品負責人分別揭秘了騰訊雲的數據中心和IaaS技術,發布了第三代的異構計算及智能產品,並透露了騰訊雲正在布局的下一代IaaS計劃,以爭奪未來智能市場。
揭秘騰訊雲數據中心
騰訊雲運營保障中心高級總監徐勇州
對於公有雲的服務商來講,數據中心覆蓋的廣度以及地理區域是衡量雲服務廠商的一項重要能力。2014年7月,騰訊雲於香港開放了首個海外數據中心,標誌著騰訊正式入局全球雲服務市場。在過去一年,騰訊雲以“加速度”布局全球數據中心,目前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運營36個可用區,為用戶提供包括計算、網絡、存儲等多項產品能力。
2017年7月18日,騰訊雲宣布法蘭克福數據中心正式開放服務,同時宣布與Interxion、DE-CIX、Telia三大歐洲合作夥伴,在雲交換、互聯網交換、骨幹網運營三大領域展開合作,企業接入騰訊雲即可將業務快速覆蓋到全歐洲,這是中國雲服務首次全麵覆蓋歐洲的重大舉措。2017年,騰訊雲還新開了美國矽穀、韓國首爾等數據中心。2017年底2018年初騰訊雲還計劃再開放7個數據中心,包括印度孟買、泰國曼穀、日本東京、俄羅斯莫斯科等節點,以及美國東部的華盛頓節點。此外,騰訊雲還計劃開放香港、矽穀等地第二個可用區。
騰訊雲運營保障中心高級總監徐勇州是資深的騰訊人,經曆了QQ從千萬級用戶到億萬級用戶的過程,參與了QQ整個架構優化升級的每一項曆程。徐勇州強調,騰訊雲把騰訊積累18年的經驗通過數據中心開放給合作夥伴和客戶,包括全球節點布局、基礎設施高可靠、高速穩定低時延網絡、雲交換平台聯接生態、多形態雲平台行業解決方案、7*24*365服務響應等。
在數據中心及基礎設施安全與可靠性方麵,徐勇州表示騰訊雲采用了業界最高的建設標準。通過最高級的軟硬件標準、最完善的服務支持體係進行機房建設,騰訊雲確保最高等級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和能效,包括選擇Tier 3+等級的基礎設施,例如所有機房均配備高可靠供電、製冷、安保等基礎設施係統,並采用騰訊雲規範的運維及智能安全管理體係。出現電力故障時,騰訊雲的柴油發電係統能在5秒內啟動,並可持續運作24至72小時不等。
在運維體係方麵,騰訊雲為每個機房均配備高水平的現場運維團隊,在海外數據中心還根據所在區域業務需要配備雙語運維團隊,所有人員均通過了騰訊IT運維工程師認證體係認證,具備服務器運維、網絡運維、資產管理及現場協調等全方位的綜合能力,能夠全天候、不分時區、地區和國家地提供駐場服務,現場直接協助客戶解決遇到的問題。海外的客戶隻需要提供工單,騰訊雲的技術人員就能夠提供所有的後續服務,大幅提升運維效率。
在網絡建設方麵,騰訊雲為用戶提供國內20多路、全球100多路的運營商BGP接入,大Tb級的總出口帶寬能力,以及高質量、大帶寬、低時延的網絡互聯能力,例如到歐洲主要國家的延時可達40毫秒以內,在剛開放的首爾數據中心對韓國本地平均覆蓋時延1.6毫秒以內。同時,騰訊雲全球骨幹能力增長迅勐,僅在2017年內已擴容接近300%帶寬能力,全球共已建設10+Tb級的骨幹網絡。除了IDC核心節點之外,騰訊還在POP和CDN方麵都進行了全球化的布局,現已經建設了30多個POP點以加速局部地區或者國家的網絡質量,同時部署了800家的CND節點,為遊戲、視頻等業務提供終端加速服務。
徐勇州總結騰訊雲的海外布局“組合拳”:統一服務響應、統一管理界麵、解決方案、網絡覆蓋及互聯以及配合騰訊雲產品,通過海外合作節點和自營海外數據中心,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其中,海外合作節點為騰訊雲的輕量級產品子集,而自營海外數據中心則是全線完整產品集,以“組合拳”快速滿足企業業務快速上線、節點覆蓋和可擴展性的需求。
全麵升級第三代IaaS產品
騰訊雲計算產品中心總監沙開波
2017年7月25日,騰訊雲宣布推出第三代雲服務器,率先在國內完成了第三代雲服務器的整體迭代更新,新一代服務器進行了更加徹底的技術革新與升級,並針對不同需求提供了多種實例。9月25日,騰訊雲正式發布了第三代雲服務器產品矩陣,同時推出9款新型第三代CVM雲服務器實例,讓用戶能夠根據需求選擇最合適的產品。
據騰訊雲計算產品中心總監沙開波介紹,騰訊雲的第一代雲服務器采用第一代KVM虛擬化架構,搭配騰訊雲自研的雲管理平台Vstation,支持騰訊雲開服初期的Web網站服務;從第二代雲服務器開始,整體架構設計進化為“KVM+全萬兆網絡“,在智能計算、存儲和網絡能力方麵進行了升級,大幅提升了計算性能和係統穩定性,為電商、視頻、遊戲、金融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
而第三代騰訊雲服務器則進行了更加徹底的技術革新與升級,基於Intel Xeon Skylake至強處理器、全麵支持25G雙bonding網絡環境,並采用了諸如分布式塊存儲技術4.0、網絡虛擬化技術2.0和KVM虛擬化技術3.0等一係列業界領先的技術。
在通用場景下,騰訊雲基於Intel新一代的Skylake CPU推出標準型、計算型和內存型等三款新實例,其計算性能整體提升60%;基於AMD EPYC係列CPU的實例,提供最高128核規格的實例配置,有效滿足客戶對超大數量CPU核數的計算需求。
針對存儲型業務場景,騰訊雲推出大數據機型和IO密集型兩款新的存儲優化型實例,大數據機型采用吞吐型HDD本地盤,順序讀寫帶寬最高可達2.3GB/s,相比普通本地盤提升4.7倍;IO密集型機型則采用本地NVMe SSD硬盤,隨機IOPS最高可達100w IOPS,相比SSD本地盤,隨機讀寫IOPS提升13.3倍。
基於新一代的塊存儲技術,騰訊雲還推出了兩款新的雲盤產品。其中一款為超高性能的SSD雲盤,其IOPS相比普通SSD雲盤從2.4w 提升到20w,性能提升8.3倍;而另一款HDD雲盤針數據吞吐進行了優化,相比較現在的普通雲盤其最大吞吐從100MB/s提升到500MB/s。這樣就能有效滿足大型關係數據庫(如Oracle、SQL Server)、NoSQL數據庫(Hbase、Cassandra)、數據檢索場景(如SAP Hana、ElasticSearch)等對雲盤IO的性能要求。
而針對網絡性能要求高的業務場景,騰訊雲推出新型網絡優化型實例,該實例采用新型智能網卡,通過硬件實現加速包轉發,使網絡轉發性能從原有的40w提高到450w以及高達25Gbps的網絡帶寬,網絡延時降低至接近物理網卡水平。如此可全麵支持遊戲業務、視頻業務、金融分析等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場景。此外,騰訊雲還在實驗室環境下展開了100G網絡建設。
騰訊雲計算產品中心總監沙開波表示,目前騰訊雲提供的雲服務器產品矩陣包含了26款實例,全麵覆蓋電商、視頻、遊戲、金融、基因測序、智能語音、汽車、醫療、物聯網等192種業務場景。
下一代IaaS:為人工智能修路
馬化騰在去年用很簡單的一句話描繪了整個雲產業的未來:“未來是在雲端利用AI去處理大數據。”而在前不久的騰訊雲上海“雲+未來”峰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進一步表示,騰訊雲把自己定位在“修路者”的身份上,幫助企業通過雲、大數據、人工智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創造新商業價值。
“我們希望騰訊雲可以作為修路者,幫大家把這條智能科技高速公路修到每一個企業的麵前,讓每一個企業和騰訊一起分享科技大爆炸、數據大爆炸所帶來的能力。”邱躍鵬提出的“修路者”策略,具體就體現在不斷完善現有產品體係,加強全球化發展戰略。對於目前雲計算市場的發展趨勢,騰訊雲已經做好了布局,並且針對未來IaaS市場有著明確的目標。
針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首選,騰訊雲即將推出兩款新一代的FPGA計算實例,分別是基於賽靈思VU9P FPGA卡的FX3實例和Intel Stratix10 FPGA卡的FI3實例,能夠為當前的人工智能技術提供靈活異構的計算能力。此外,騰訊雲率先在國內搭建起了一個簡單、可靠的FPGA IP知識產權市場,不僅讓創新的思路和優秀的解決方案在IP市場不斷湧現,還幫助更多用戶以更加經濟、便捷的方式享受到FPGA帶來的價值。
麵對不同的客戶,騰訊雲在技術實例設計方麵也在向場景化發展,通過場景設計類型加上定製化考慮,再通過細分場景來滿足用戶需求。在針對騰訊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時,騰訊雲也會與合作夥伴一同整合相關經驗與互聯網服務能力,共同滿足客戶需求。就數據中心本身而言,騰訊雲也選擇了定製化的硬件作為核心,以便於用戶能夠更靈活地使用彈性資源,當然這了也不是所有雲廠商都可以做到的。
針對未來IaaS市場的形態和方向,沙開波認為IaaS的產品形態將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在技術上會有所進展,包括新興應用、更高計算性能、存儲吞吐、網絡能力等。而把雲服務業務需要把不斷更新的硬件能力落地到騰訊雲IaaS平台中,這是騰訊雲IaaS研發團隊要長期推進的工作。沙開波認為原來的IaaS是基於軟件實現,未來則是IaaS基於硬件打造新的形態。
事實上,騰訊雲內部已經啟動了構建下一代IaaS的計劃。徐勇州透露,未來3年,騰訊雲將圍繞傳統計算、網絡、存儲,引入新技術並找到落地方案,最終通過產品的形式提供給客戶,而對於5G\IPV6\物聯網等新技術,騰訊雲也會針對應用場景做技術上的儲備。總而言之,騰訊雲將在滿足客戶需求同時,構建領先的雲基礎設施服務;而對未來3年內可落地的技術項目,騰訊雲已經加大投入,為未來的智能化市場做好準備。
馬化騰曾在去年強調,盡管當前業內已經有很多雲解決方案,但騰訊的不同之處在於,騰訊並不是將雲計算業務作為一個獨立業務,而是作為整個平台戰略去考慮。因此,騰訊雲能夠繼承騰訊技術,經受大規模的互聯網實戰考驗,另一方麵,騰訊遊戲和視頻用戶帶著場景化和實際業務需求,拓展了騰訊雲的海外市場。
依靠用戶需求催生的技術,使得騰訊雲在布局下一代IaaS時找準方向。而對於未來的中國雲市場來說,依靠用戶生態進行競爭將是最重要的砝碼。(文/寧川)
最後更新:2017-10-08 0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