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小米6
波動指數漲幅令人震驚 央行失去控製!
鳳凰國際iMarkets編譯自zerohedge,此前曾有分析師引用了花旗集團信貸策略師漢斯-洛倫森的一張波動性指數圖表,該圖表所展現出來的波動性指數的變化令人震驚。
下圖顯示了1990年至2016年波動性指數變化情況。可以看出16年以後波動性指數直線上升。而之前除了兩次波動外,基本保持平穩。

來源彭博,花旗銀行研究
然而,這還不夠。這位策略師還連續幾周警告稱是時候出售信貸了。就在剛剛過去的假期周,多位支持出售股票的分析師紛紛發布了他們荒謬的2018年底標普預期,這個時候洛倫森也拋出了一些消極的觀點。
盡管洛倫森的觀點涉及很多方麵,但是其核心卻直接來自於經濟大師熊波特——毫無改變的時間持續越長,最終衝擊將越大。在過去的夏天裏,DB的亞曆山大-柯西克曾針對這個主題展開剖析,他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定義了一個新詞:亞穩定性。
下圖反映了三種平衡狀態:紅球所處的位置為亞穩定狀態,灰球所處的位置為不穩定狀態,而籃球所處的位置為穩定狀態。

來源:德意誌銀行
以下是洛倫森解釋美化現狀是市場失敗的禍根的原因。
“歸根結底,極端估值、缺乏風險利差和缺乏對尾端風險的反應隻是征兆。真正的問題在於多年保障措施所導致的扭曲激勵結構給市場結構造成了什麼影響。在我們看來,答案是明裏或暗裏依賴低波動環境的貿易和策略正變得無處不在。已經實現的曆史波動性事實上是支撐著現代金融的許多風險管理框架的外生數據。隨著回環持續數年,更長一段時間的市場穩定減少了風險價值措施,提高了夏普比率。允許或者鼓勵投資者們承擔更多風險,都會令估值更高,波動性更低,從而激活自我加強動態。回報本來應該直觀地跟隨交易量——資金得以使用,資產價格不斷上漲。但是事實上這一因果關係卻以其他方式運作。”
這在現實世界意味著什麼:
“市場長期單行(one way),這令幸存者萌生偏見。敢於承擔風險的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超越大盤,而那些謹慎的基金經理的投資業績則不如大盤。其結果是要麼後者跟上潮流,要麼不久後其管理的基金將必定流出大量資金。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少的機製批評者幸存。在上行受到限製的資產類別中,如信貸,為維持僅僅足以覆蓋成本的超額資金水平基金經理需要承擔越來越多和基準有關的風險,這樣一來上述動態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缺乏波動性以及信貸和指數之間的超高相關性,使得阿爾法的波動空間越來越少,且彌足珍貴。”
下左圖反映了歐洲企業債券與iBoxx IG企業債券的相關性在過去兩年呈現不斷上升趨勢。下右圖則反映了iBoxx IG企業債券指數的完美預期回報的數值變化情況。

來源彭博,花旗銀行研究
在這裏可以給缺乏波動性這個難題再加點難度——利差越接近於下限,信貸多頭就越明確地會變為缺乏波動性頭寸。由於留存的上升空間越來越少,持有信貸風險就變成了承擔未來下行風險卻隻會產生少量溢價的問題,本質上,類似於賣出看跌期權。
與此同時,隨著利差消失,投資者們會樂於忽略更多風險被帶入市場以及市場信貸質量不斷下滑的現實。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應該和上次金融危機的類似——風險攀升:
“當傳統的資產類別選擇不再提供良好回報的可能,資金開始尋找資產質量譜上的下個投資選擇。IG基金持有BBs和AT1,DM基金則買入新興市場債券。歐洲和亞洲基金持有越來越多固定收益產品。企業將他們的流動資金從貨幣市場轉入短期的IG信貸基金。強製性開始悄悄潛入投資標準。甚至合成結構信貸也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如果波動性和風險利差不斷上漲,這些大都在預期範圍之內,原始或自然資產分配將迅速緊縮。最終,有那麼一天,市場將不相信央行不再注入數萬億美元流動資金,這個時候公眾將開始承認皇帝沒有穿任何衣服。”
全球熱門文章
印度不應貶低中國 而是應向中國學習
股價暴跌60%前夜 瑞銀持續號召股民買入
方便麵為啥在中國賣不動 在韓國卻賣得好?
美銀“末日宣言”:2018年上半年見市場大頂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1-28 16:4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