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
小米6
央行流動性表述變化說明什麼:從基本穩定到合理穩定
春節在即,央行卻連續實施淨回籠,在淨回籠逾萬億元後,市場資金麵卻寬鬆依舊。近期,市場資金麵的反季節性寬鬆,展現了央行一係列操作安排的效果。結合央行對流動性調控描述的變化,分析人士認為,為應對銀行體係流動性總量和結構上的波動風險,貨幣政策操作不斷靈活調整,2018年流動性穩定性可能好於2017年。
春節前居民集中取現,帶來的現金投放壓力,一直是商業銀行麵臨的一大考驗。進入2月,春運啟動,金融體係又一次迎來“跨年”考驗,隻是上一次跨的是公曆年,這一回輪到了農曆年。在經曆2017年末流動性風波之後,麵對農曆春節這個“年關”,自然不可掉以輕心。
然而,最近市場的表現完全不是這樣。最近貨幣市場流動性持續充裕,短期限資金供給充足,就連跨春節資金也有不少供給。貨幣市場利率紛紛走低,下行幅度大且結構改善。
1月份,銀行間市場上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DR007)下行超過30個基點,整個1月份的算術均值為2.84%,為2017年8月以來最低。全口徑的7天期回購利率(R007)下行了兩三百個基點,1月份均值為2.91%,較2017年12月下行超過30BP,運行中樞回落明顯。R與DR係列的利差也大幅度收斂,表明中小機構融資溢價大幅下降,流動性供求形勢的改善全麵、顯著。
中長期限貨幣市場利率也出現了一定鬆動。1月份,3個月Shibor下行約20BP,打破了2017年四季度持續上行的走勢,傳遞出市場流動性預期改善。
2月1日,2018年“春運”大幕拉開,從往年來看,這也意味著節前取現高峰期來臨,但央行繼續通過逆回購到期回籠流動性,過去八日已累計淨回籠超過1.2萬億元,市場資金麵仍麵不改色,資金需求上升,供給也在放量,整體寬鬆依舊。市場上主要期限的回購利率也繼續走低,DR007進一步下行至2.7%一線,為過去10個月低位水平。
如此種種,反映出流動性現狀和預期都是比較樂觀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1月下旬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實施及央行建立“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CRA)”。這兩項操作或安排,釋放的流動性成本極低,前者雖然規模有限,但覆蓋很廣,後者雖然有時效限製,但規模巨大,對今後一段時間流動性供給及預期的積極影響比較顯著。
進一步來看,央行提前釋放相關操作信息,積極溝通的姿態也被市場關注。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在金融監管加強的同時,貨幣政策沒必要過緊,春節前央行的一係列動作,至少表明貨幣當局更注重保持流動性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央行對流動性調控的表述有稍許調整。在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央行的表述都是“保持流動性基本穩定”,但從2017年四季度貨幣政策例會開始,已變為“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這一變化也在近期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公告中得到體現。
分析人士認為,“基本穩定”反映的是較低限度的要求,調整為“合理穩定”可能意味著貨幣當局更注重保持流動性穩定性。另外,“合理”既要求“總量合理”也要求“結構合理”,內涵更豐富,可能意味著央行更注重銀行體係流動性結構的穩定性。這一點,在央行2017年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告誡金融機構“滾隔夜”的過度錯配行為和過度加杠杆的激進交易策略不可取上也有所反應。
另外,人民幣持續升值,升值預期抬頭,企業和個人持匯意願下降,跨境資金流入也可能增多,為平抑貨幣市場單邊波動,央行收購外匯的力度可能加大,使得外匯占款增長可能加快,這也是未來流動性供求麵臨的有利因素。
總的來看,貨幣政策中性和金融嚴監管形勢下,金融體係麵臨的錢少、錢貴的問題可能還會存在,但鑒於央行更注重結構穩定、外匯流動邊際有利,2018年流動性穩定可能好於2017年。
(原標題:流動性:央行表述變化說明了什麼)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