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微軟
1987年股災30周年:華爾街交易員自述暴跌因果
摘要
該自述不僅回顧了自己的交易經曆,也反思了股市暴跌的真正原因。
1987年股市風暴即將迎來30周年。日前,CNBC發表了一篇經曆過1987年危機的交易員的自述,該自述不僅回顧了自己的交易經曆,也反思了股市暴跌的真正原因。
以下為自述原文:
1987年10月19日,當天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單日暴跌近23%。黑色星期一的30周年紀念日正在臨近,而到今天那一幕仍然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裏。
當時的我就站在所羅門兄弟的交易台前,那樣一個曆史時刻讓我開始思考這一暴跌的根本原因。
1987年的秋天,我迎來了自己在所羅門兄弟5年後的最後一刻,當時我是負責機構銷售的副總裁交易員。在當時,所羅門兄弟和高盛是當時華爾街最炙手可熱的交易平台。
1987年的股市大崩潰很大程度上是一個交易事件,而不是一個基本麵或是經濟學事件。我並不是想自吹自擂,我也不是預測了股市會在1987年10月19日大崩潰的預言家,但是我認為當時我所處的崗位給了我看待這一事件更好的角度。
一些人可能會說人們可以將當天股市的暴跌怪罪於丹-羅斯頓科斯基。然而我並不想將股市暴跌的罪責全部扔給羅斯頓科斯基。羅斯頓科斯基時任美國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之前他曾在稅收委員會任職多年。 但是羅斯頓科斯基和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確在1987年的股市暴跌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該委員會在10月19日之前為並購稅法案提出的試驗方案是引發股市大跌的主要誘因,或者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時的環境已經出現未來數月中或將出現市場風暴的跡象。
很多人都會想起10月19日交易日發生的事情,包括當年的加息,以及所謂的有價證券保險的大受歡迎。盡管加息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但是加息和有價證券保險在其中都不是大部分人誤以為的核心角色。
回到當年的情況,了解當時的市場環境以及當時市場投資者的狀態是非常重要的。當時的投資者都經曆了1973-1974年的熊市,已經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而且股市在1974年後期的反彈非常緩慢。直到1982年股市才重新煥發新生,並重啟牛市之旅。當時的華爾街中很多人都是經曆了1970年代熊市和大蕭條時期雙重洗禮的老交易員,而且還有很多人經曆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
當年,有價證券保險在一些機構投資者當中非常受歡迎。1987年之前,市場已經連漲了4年半的時間,而且當年的勢頭也非常不錯。來自共同基金,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其他基金的基金經理們開始擔心他們的收益在剩下的時間裏無法鎖定。考慮到他們在1930年代和1970年代經曆的股災,這麼想也無可厚非。因此,“對衝”的想法迅速蔓延開來。機構中有很多都是購買了股市在下跌到一定程度做空標普500指數期貨產品的,用於對衝股市下跌所造成的任何損失。
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非常嶄新的概念。1987年之前,如果投資者大幅賣出一個下跌股票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那是因為收到了追加保證金的壓力而不得不賣出。在有價證券保險下,投資者將不需要為了籌集保證金而賣出股票。他們隻需要履行之前買進的有價證券保險協議就可以獲得資金。基本上,這一計劃是基於一個數學公式,一定數量的期貨可以在市場下跌到一定程度後進行賣空。如果市場持續下跌,那麼投資者可以在標普指數跌穿一定水平後繼續賣空更多的期貨。但是當不同情況的投資者在同一時刻都不得不賣空時就出現問題了。每一種情況讓市場情況進一步惡化。
這一市場另一大重要特點在於當時的風險套利情況和並購兼並環境。這一特征與國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所推行的法案一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風險套利與兼並並購很快聯係在一起,投資者會買進日出並購邀約公司的股票並賣空被並購公司的股票。這一投資方法是在試圖利用交易宣布時間差間的息差,直到交易結束。
1980年代,很多交易都是惡意並購,因此其中多多少少都存在風險。這些交易背後的資金通常來自於高收益債券,因此其中存在大量的杠杆。此外,很多投資者都會押注華爾街上漫步的各種並購流言,無論是惡意並購還是有意並購。一些留言可能存在利率上升而導致交易流產的風險。理論上,發起並購的一方可能無法獲得進行並購的資金(換句話說就是債券融資沒有成功),或是因為利率的上漲而導致並購變得沒有意義。
但是,到了1987年10月12日這一周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羅斯頓科斯基和他的委員會在10月13日晚間宣布征收並購稅。這一法案給並購交易和其他企業重組方案帶來了限製。簡而言之就是,該法案給並購交易帶來了更多的稅收。
並購稅和加息是造成1987年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
10月14日,我清楚的記得我收到了我其中一個交易方關於詢問所有有關並購股票情況的電話。問題很簡單:為什麼並購類公司的股票都在大跌?問題的答案就在羅斯頓科斯基所推出的這一法案。這就導致了所有進行杠杆化套利交易的交易員選擇清空自己倉位。已經宣布了交易的公司股價,以及那些傳言中的公司股票在那一天一瀉千裏。請記住,那些投資者當時已經因為利率的上漲而非常不安,並購稅收法案出台的消息使得他們開始清空自己的一些加了杠杆的倉位。
周四,情況並沒有好轉,但是標普500指數並沒有出現明顯的下跌。周五,在華盛頓沒有表示將會阻止國會出台並購稅法案之後,市場的拋售在加速。流動性開始枯竭,進行風險套利的公司無法滿足保證金要求,所以不得不拋售並購公司的股票。這些公司不得不賣出一切可以賣的資產。
之後就是黑色星期一的降臨。
海外市場陷入恐慌,正如美國股市周五的情況。等到周一美國股市開盤時,全球市場已經一片腥風血雨。流動性持續在萎縮,風險套利玩家不得不賣出可以賣出的一切。彼時,共同基金因為遭遇大量贖回而不得不拋售持有的股票再次重創市場。兩大被迫拋售股票的操作重創市場,其中共同基金的拋售從規模上更加龐大。
正如所有人知道的,一切都沒有結束。有價證券保險的玩家甚至都還沒開始。隨著風險套利玩家和共同基金拋售的加劇,股市遭受重創。
市場很快來到了觸發有價證券保險條款的水平。當預設的點位被突破,有價證券保險的玩家開始大幅的賣空股指期貨,再一次加速了股市的下跌。伴隨著股市的大幅下跌,那些緊盯股市的個人投資者紛紛打電話給共同基金進一步要求贖回自己的資金。
這就是股市在1987年10月19日崩潰的原因。這是一場“完美風暴”,一場擁有“不得不賣出”股票以滿足保證金要求的加杠杆風險套利投資者和“不得不”應對贖回而拋售股票的共同基金的市場。最後,還有手握有價證券保險合約,根據協議“被迫”拋售股指期貨的投資者。
這些投資者在利率上漲的情況下全都暴露在風險中。羅斯頓科斯基的並購稅法案就是市場崩潰的催化劑。
總的來說,1987年10月19日的股市暴跌雖然是被一件極小的試驗法案所引發的,但是暴跌的基礎其實早就埋下了。慶幸的是,三分之二的“被迫拋售”並不是因為追加保證金所引發的,“被迫拋售”的資金資金比例要遠超於此。因此,在共同基金和有價證券保險玩家停止去杠杆之後,股市暴跌並沒有像1929年和2008年那樣演變成一場經濟危機。
請記住:股市暴跌從來不是因為企業不佳的營收或者經濟增長放緩。這些因素會造成衰退,不會帶來股市的閃崩。隻有一個因素會引發閃崩,那就是被迫拋售。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0-18 15: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