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发布Q2季度业绩报告,现实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只是注意别跑偏了
昨天晚上,京东发布了2017年度Q2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京东持续经营业务(剔除京东金融)净收入为932亿元人民币。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持续经营业务经营现金流为266亿元人民币。(剔除经营现金流中包含的京东白条相关影响,则为289亿元)。同期活跃用户数为2.583亿。
同时,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总额(GMV)达到2348亿元人民币,完成订单量5.912亿单,其中通过移动端渠道完成订单量约占总完成订单量的80%。
另外报告中还着重提到了物流以及业界合作等诸多信息。
在物流方面,京东从今年4月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由于京东物流已经由业务部门转变成一个独立的子集团,因此在报告中也将产生的相关成本重分类至营业成本。
收缩配送,京东收回“豪言壮志”
此外,京东物流针对购买高端商品的用户推出的一项专属定制化配送服务“京尊达”。要知道据之前京东的财报数据,公司有超过12万名员工,其中配送员6.5万名。刘强东曾表示,京东每一个聘用的人员都必须跟京东直接签劳动合同,不允许外包。但近日有京东内部人员透露,公司正在试点将乡镇配送外包出去,从而收缩战线专注于核心城区配送。
这样一看,“京尊达”就是京东迫于资本市场的压力的开始,京东为了减轻物流投入压力,维持公司盈利只能食言。
眼红生鲜市场,拉人入伙扎入红海
另外,京东集团还先后宣布与东航、雅玛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东航合作在航空物流、航空客运业务、品牌宣传、企业采购、会员体系、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展开创新性合作。与雅玛多合作,希望借鉴其先进经验在中国建立具有国际水准的生鲜冷链物流网络。
这里要多说一句,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剩下的7%则是巨额亏损。冷链物流成本高、品控难保证是生鲜电商的难点所在。
目前顺丰、中通、圆通和EMS等都在大力布局生鲜冷链,而这一领域也必将是未来红海,京东的入局会不会对行业态势产生影响,目前犹未可知,但值得关注。
“智慧物流”隐身,雷声大雨点小
值得关注得是,对于报告中未提及“智慧物流”相关内容和策略说明,要知道前几个月京东曾在网上大力宣传过其无人机、无人送货车等设备。后续是否有相关报告我们也会跟进。
“代替消费者选择”,垄断平台现京东野心
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京东在全国运营335个大型仓库,总面积约710万平方米。目前快递行业普遍依托于电商平台,而拥有自营物流的京东无疑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7月19日,京东突然通知平台商户,将关闭天天快递服务接口,随后也“顺手”将EMS、圆通、百世、德邦在内的其他快递公司排除在推荐名单之外,让人产生一种垄断物流的感觉。
根据报告,Q2京东履约费用为63.8亿元,相当于自营销售额的7.5%。部分原因是第三方卖家付费使用京东配送服务,分担了履约成本。让更多第三方商家使用京东配送服务,对改善业绩至关重要。这是除了苏宁外,京东决心封杀天天、百世快递的最大原因了。
除了报告内的信息,不久京东与百度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推出“京度计划”,手机百度的App将为京东开设一级购物入口,进一步拓宽流量来源,未来京东物流可能会得到更快的发展。但已经身为“孤家寡人”的京东物流想要继续完成公司盈利、改变行业格局的使命,我们表示怀疑,毕竟得到人多助,失道者寡助,现在双赢才是硬道理!
最后更新:2017-08-20 01: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