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
京东网上商城
又一次模仿借鉴友商,京东亦步亦趋的日子何时休?
7月27日,京东宣布与远洋捕捞企业平潭海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京东生鲜号,与此同时,京东的股价也连日上涨,截至周三收盘至45.87美元,京东市值也达到了651.1亿美元,历史上首次突破650亿美元。然而在这一系列看似好消息的背后,京东遭遇的问题却不值得这么乐观。
模仿抄袭早有先例,京东的亦步亦趋
首先来说说生鲜,早在京东本次大张旗鼓的宣布切入生鲜领域,要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海鲜产品之前,阿里投资打造的基于实体门店的盒马鲜生就已快速崛起,被业内认为是结合手淘可以冲击传统零售业超市体系的存在。
而京东生鲜的亦步亦趋,说是对标盒马鲜生亦可,说是模仿阿里亦可。
事实上,京东对于友商的模仿抄袭早有先例,例如在去年11月,京东召开物流开放大会就被指出京东的物流开放策略拾人牙慧,拾人牙慧,比如京东宣布将引入智能化设备如机器人仓库、机器人分拣等。而在去年6月,申通快递公司义乌分拨中心才刚刚上线了国内首套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京东正是像素级复制了申通的系统。
多角度借鉴阿里模式,这是股价上涨的原因
也正是这种对于战略眼光更加领先的友商的借鉴模仿,才是京东近段时间来股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简单地说,阿里作为国内最大的电商集团,发展模式、战略规划、布局思路等等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在情理之中,而对于同为电商集团的京东来说,只需要照抄阿里的模式,就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的差错。京东也正是这样做的,多年来京东高仿天猫业务如下图所示:
事实上,在京东最为核心的物流业务层面,京东也要在阿里做出了菜鸟之后才敢于开放物流,拆分独立运营,那么在其他层面模仿阿里也就更不奇怪了。同为电商领域的企业,京东和阿里的结构和商业模式相似或许是难免的。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做出创新突破的永远是阿里?为什么跟在别人后面抄袭借鉴的永远是京东?
模仿只能是一时之计,京东与阿里的差距正在拉大
必须指出的是,京东模仿阿里的发展路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资本市场的看好,但这只是一时的,相信就连京东自己也明白天跟着别人的步调走,就一天不可能完成超越式的进步,更不用说资本市场了。
更重要的是,盲目模仿友商也给京东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在天猫更强势的快消品领域,京东为转型急切进入之后才意识到,快消品类订单都是小份,相应的仓储物流成本也非常高。这样的品类特性恰恰不利于京东的自营模式运作快消品电商,因为这意味着京东需要自己承担起高额的仓储物流成本,加重了京东的成本压力。
所以说,在盲目的模仿下,资本市场会给京东一时的青眼,却不会长久。一年前阿里的市值是京东的五倍,而截止目前,尽管京东市值还在650亿上下浮动,但阿里的市值已经突破了4000亿,两者之间的差距逼近了七倍且仍然在不断拉大。这就是京东只愿意抄袭模仿,不敢于创新突破所生出的苦果。
最后更新:2017-08-20 22: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