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
手机大全
坐不住了!高盛急匆匆进军个人银行
长久以来,美国的个人贷款业务始终好像“温吞水”,除了信用卡服务,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业务。不过,这种现象正在悄然改变,眼看着Lending Club等等新型机构大把赚钱,传统银行终于也按耐不住了。
《华尔街日报》周一(7月31日) 撰文称,当前美国大银行纷纷抢占个人信贷市场,包括高盛等投行都开始进军个人银行。而且高盛的个人银行业务开展得静悄悄,它没有任何实体银行,只有网上银行,也几乎不打广告。即使在财报里,也没有单独列出自己的个人银行业务。
不过,互联网的好处就在于信息的透明化。如果你搜索定期和活期储蓄利率排名,高盛都名列第一。目前,高盛的活期储蓄利率为1.2%,5年定期储蓄的利率为2.25%,被理财杂志“2016最佳银行”誉为“最佳独立储蓄账户”。而美国银行的活期储蓄利率为0.01%,5年定期储蓄利率为0.15%,相差甚远。
另外,美国的平均储蓄利率仅为0.06%。目前,高盛在线私人储蓄余额为120亿美元,相比其总存款1280亿美元,不足10%,不过其储蓄仍然处于增长中。
报道称,高盛这一变化开始于2015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有争议的得益者之一就是高盛。这家以为大公司做金融咨询和并购等业务着称的投资银行,为了得到联邦政府的紧急救助,不得不变身成为商业银行。不过,多年来,高盛的商业银行业务一直是“做做样子”,直到2015年,高盛从GE Capital购买了160亿美元的存款,并从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高薪聘请了专家哈里特·塔瓦尔(Harit Talwar),主导高盛网上银行业务,并于2016年中开通了GS Bank,于当年开始测试马库斯(Marcus,高盛推出的消费者贷款平台).
如果说高盛网上银行是其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大胆探索,那么,“马库斯平台”的出现就是一大飞跃。高盛一出手并非传统的风险较低的个人信用卡,而是高风险、高回报的个人贷款。
高盛CFO马丁·查韦斯(Martin Chavez)在二季报发布会上告诉分析师,数字贷款系统在2015年10月上线,预期可以带来超过15%的资本回报,而这一数字超高了高盛第二季度整体公司普通股8.7%的回报率。
“鉴于高盛的市场地位,我们在技术和分析领域的实力,以及我们没有实体分行,没有老旧系统或信用卡,以及专注于这个蓬勃发展的数字消费金融圈的所有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马丁·查韦斯在季报发布会上说。
高盛的马库斯平台为用户提供最多3万美元、两年到六年期固定利率、无额外费用的个人贷款,主要目标人群为有较高信用卡债务的消费者。在马库斯推出之前,高盛集团在借贷方面的布局只有面向私人银行客户的借款、住房抵押贷款,向私募股权基金提供的借款,向机构客户的贷款等产品类型。
此外,目前以Lending Club为首的诸多网贷平台的资金多来自于机构资金和个人投资,而马库斯却不向个人开放投资入口,其贷款资金全部来自高盛集团。这就决定了马库斯平台资金来源的安全、稳定,同时成本低廉。
“长期来讲,网上信贷业务的利润前景非常可观。”高盛个人和商业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阿布尼亚·阿南德(Abhinav Anand)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南德在高盛集团负责银行数字消费金融计划中的决策科学等业务。
据高盛日前的统计数据显示,马库斯平台的放贷数量已经超过10亿美元。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20亿美元。
(责任编辑:DF134)
最后更新:2017-07-31 15: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