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手機大全
馬自達銷量不好的原因竟然是?
【車訊網 報道】 前不久我的朋友圈裏流傳著這麼一組圖,上麵寫著:奔馳研究舒適豪華、寶馬研究操控、奧迪研究車燈、大眾研究中國人、一汽研究領導。諸如此類,由於數量眾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而馬自達也赫然在目,上麵寫著馬自達研究技術。既然馬自達在技術領域深耕多年,相比各方麵的技術指標也優於其他車企,但銷量卻遲遲不見起色,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馬自達就像是車企界的“理工男”,它熱衷於鑽研技術,搞出了不少汽車界的黑科技。有的人說,它是個“偏執狂”,它對自然吸氣的堅持,正如它曾經對轉子發動機那獨一無二的堅持一般,固執的讓人看不懂。
在國內,90年代轎車家用化開始,大眾就憑著良好的根基打進公務員市場和拓展了完備的供應鏈,並從上而下影響了整個汽車格局。豐田日產打造了自己優秀質量和低油耗形象,本田成為高性能和大空間的代表,通用也在商務車市場站穩腳跟。在過去轎車銷量爆發的十幾年裏,馬自達推出轎跑的車型來打造他們的運動概念,銷量看起來不錯,但因為股權受製於福特,產能一直不受優先,沒有產能就無法擴展銷量和渠道,口碑再好的車別人買不到也是白搭(在很多地方都沒有馬自達4S店),新車型研發也無法開展,最後隻能賣馬六和馬三。
而在這十幾年裏,各品牌的布局基本完成,差異化市場也基本占領完。這時候買車的人,絕大部分是自己擁有的第一台車。對於一個新手車主來說,是無法理解馬自達提倡的運動概念的,因為他們分不出底盤、懸掛、操控和運動駕駛氛圍是什麼。但對於新手車主來說,大眾買了有麵子,豐田不會壞,日產省油,本田空間大,別克像老板,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吸引力。
情況轉變為2010年開始以馬自達轉產南京為契機,到2012年基本完成。福特和馬自達成功拆分後,馬自達基本脫離福特控製,擁有了自己的生產力,開始投產CX-5賺了一把,星騁賣的也不錯,就更加發力引進魂動和創馳藍天車型,現在才看到馬自達相對過去五年間的銷量有起色。
在轉產南京之前,馬自達擁有的產能每年不足十萬輛。在轉產開始的2010年產量已經超過10萬輛了,而目前馬自達的年產量大約是30多萬輛以上。產能對銷量的影響,可以以iPhone作為一個例子,以前買iPhone 4是要排隊的,黃牛能炒貨半年,蘋果也不是想饑餓營銷,因為實在生產力有限,產不出那麼多機子來。現在iPhone 6產能充足,首發前三天的銷量是iPhone 4的六倍左右。
馬自達產能得到保證後,再引進新馬2,CX-3,新CX-7,MX-5甚至RX-vision,情況是樂觀的。目前產能比過去提升了三四倍,產品的定位和評價也比過去好很多,銷量提升是可以保證的。唯一不足之處,是馬自達缺乏混動技術。但混動和電動汽車的發展在國內其實短期並不明朗,政府扶持也偏向國產,所以馬自達目前也不用太急發展電動車。
最後,我認為馬自達銷量不好的原因主要可以歸結於以下幾個方麵:一、馬自達的運動風格太過於鮮明,在寶馬都向舒適性和市場需求妥協的今天,隻有運動性顯然已經不適用今天的市場環境。二、空間小以及內飾設計太過時,車內空間的大小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消費者了是否會購買這款車,尤其是在二胎政策放開以後,空間的需求與日俱增。馬自達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自顧自的玩它的運動性,根本不考慮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以阿特茲的內飾為例,拿過紅點設計大獎的阿特茲內飾在我去年試駕這款車時甚至讓我感覺有點像10年前的車內飾,俗話說外觀是給別人看的,內飾才是給自己看的,如此過時的內飾麵對日益創新的競爭對手們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三、馬自達與斯巴魯一樣都屬於屬於個性廠商。喜歡它們的、了解它們的會愛死它,不了解的基本都無視或忽視它。四、一馬和長馬扯後腿,一馬銷售手段差,沒什麼心思給馬自達賣車,整天想著利用馬自達的技術造自己的車,推廣一汽和奔騰自主品牌。長馬(長福)的裝配工藝是出了名的差,在合資車廠裏,長馬長福認第二,估計沒人敢認第一。五、多次“改嫁”導致品牌營銷力急速下降,市場認可度不高。所以不是馬自達的車不好,而是馬自達不懂消費者與市場環境。
最後更新:2017-10-25 11:31:15
上一篇:
特斯拉辟謠稱 未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建廠協議
下一篇:
科沃茲自動欣享版和自動欣悅版選誰好?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