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713 返回首页    go 王者荣耀


教育的焦虑,怎能让《王者荣耀》来背锅?

每日一言

喜欢你,不在计划之中,只是刚好发生。

这个暑假,手游《王者荣耀》躺在了国内媒体的风口浪尖上,饱尝口诛笔伐。很多父母的朋友圈里,每天都在循环做四件事——吃饭、睡觉、玩手机和骂王者荣耀;杭州一位高中老师也写文章怼《王者荣耀》:“如果中国孩子都玩游戏,中国就没有前途可言了。”

怒怼《王者荣耀》,折射出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多重挑战,比如家长和教育机构该如何应对“手机时代”,如何让孩子在移动互联时代正确使用手机而不至于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中国的游戏将走向何方不是家长、老师所能解决的问题,家长、老师能够做的就是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指引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合理定位。

教育不以分数论

河南考生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教育”“公平教育”。正如树有高矮,人亦有强弱,而巨树可变栋梁,矮木可成家具,人亦如此。教育使人成才,然才亦有不同,可为官以安一方,可为商以济一地,可为师以育一侪。故教育不能唯分数论。

漫画中仅以分数高低而对孩子进行奖惩的行为实为不智,学业成绩固然能反映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强弱,但我们更应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包括他们的健康状况、思想状态、品质修养等。我们需要的不是只埋头于书海的读书人,而是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所以,成绩固然重要,可我们不能仅着眼于一隅。

古有徐霞客因对仕途无兴趣,转而游遍大江南北,历览名山大川,写出《徐霞客游记》,成为杰出的地理大家。今有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高考多次失意,勉强进入大学,之后不停探索,继而开拓电商市场,掌舵商业巨轮。我并不是鼓励诸位学子放弃学业,只是告诉大家,学业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谁说“学渣”就不能逆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成绩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成绩固然不是衡量一个人优劣的唯一标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放弃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很多人容易陷入极端,要么信奉读书至上,要么鼓吹读书无用。我只想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积极努力地学习,以积累足够的科学文化知识;但同时也必须明白,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寻找研究创新的途径,要捕得了“鱼”,学得会“渔”。

教育不能以分数论,教育者不可带有如此重的功利色彩,仅凭成绩高低而进行赏罚,此乃“教”先“育”后。教育者应当主动帮助和引导孩子发现自我,进而实现自我;要以基础的科学知识为砖,为孩子铺就适合他们的成才之路。

教育不应是鞭策,不该是樊笼,不应是枷锁,教育应该是指路明灯,是指南针,是北极星,应该帮孩子找到前行的方向。教育者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要关注孩子的意志力、思考力等,令甘露洒人间,助祖国未来之花朵茁壮成长。

——本文摘自《高中议论文经典范本三百篇》

最后更新:2017-10-08 12:37:53

  上一篇:go 王者荣耀:最新套路,4分钟推爆水晶!
  下一篇:go 王者荣耀:周瑜重做后强无敌,这六个英雄被其完美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