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8 返回首頁    go 王者榮耀


微信公眾號運營從入門到放棄

年關將至,一點心裏話寫給大家。

這個公眾號有大部分訂閱用戶是互聯網相關從業者,其中運營新媒體的小夥伴居多,快過年了,第一次想和大家分享一點自己的故事。

最初登錄微信公眾號網站,用戶體驗和現在不能同日而語,功能設置十分不完備,編輯器界麵可以被廣大小編吐槽到天黑。

還記得,那時候的自定義菜單還沒向未認證的訂閱號開放,那時注冊的公眾號還可以開通認證。

2014年11月21日之前注冊的個人訂閱號支持認證

最開始,我在公眾號裏寫書評、影評、推薦、IT小技巧,一鍋雜燴,在沒有找到更合適的寫作方向時,一直處於混沌的狀態,但讓我初步接觸了新媒體。

運營三個月後,機緣巧合,和朋友一起注冊了我們學校的公眾號,自那開始了高校新媒體運營之路。

注:注冊於在2014年12月,公眾號注冊可以重名,以個人主體注冊高校訂閱號也是支持的。

在後來的八個月裏,和朋友成中如此苦心經營。想到創意就推活動,沒有活動就推新聞,沒有新聞就做視頻,沒有視頻就寫故事。其中既有個人創意文章,也有UGC內容,整體數據扶搖直上。

承蒙上天眷顧,一個突如其來的機會讓我們成長。伴隨著學校更名的信息流出,我們開始策劃“跟熱點”:學校Logo放出,我們獨家首發;學校更名現場圖片,我們第一手采集發布;學校更名晚會,我們也一直在盯...

學校更名當天,我們推送的一手新聞首創100000+,回想以前,我們所做的努力貌似沒有白費,卻沒有意識到背後的風險和危機。

到2015年8月,學校的“雙微”平台搭建如火如荼,微信、微博賬號逐步在建設,但作為個人主體的微信號,當時無法進行相關認證,主體信息無法更改,迫於一定的外部壓力,不得不關掉個人號,另起爐灶。

如今新號也做得風生水起,雖然早已不再直接參與,仍能感受到這團隊背後的付出和汗水。

也大概在那時候,結束了高校新媒體運營。

接下來開始了實習,開始做編輯+新媒體運營,對企業大號有了第一次初步“親密接觸”,也正是這次機會讓我在新媒體領域找到了方向。

新媒體運營早已不再是發文這麼簡單,還有考慮怎樣把握公眾號的品牌調性,怎樣用最合適的排版抓住用戶的眼球,怎麼做封麵圖內圖,怎麼做數據分析,需要每個編輯仔細考慮和打磨。

在運營企業新媒體過程中,基本保持每周2到3次的寫作頻率,在這個過程中對能力提高非常有幫助,通過團隊商討選題方案,寫提綱撰文,討論封麵標題,那段時間是成長最寶貴而艱辛的一段,在這裏真心感謝震凱、邵姐姐、芳哥和豔姐。

隻有把我們的內容放到市場上,才能直到自己的產品是否真的受歡迎。文章也是,隻有反複推敲琢磨,付出心力,文章才有可能真正讓用戶感到走心。

在結束企業新媒體運營的實習後,被迫返校。求職間隙閑來無事又拾起了公眾號運營,在運營這個公眾號時,參與過V先生創辦的每日千字文群,按照群規要求需堅持日更。

那段時間是對個人之前運營經曆的一些總結,將所思所想所為全部轉化為文字表述,這個過程也非常非常有收獲,由衷感謝V先生的平台搭建和森哥的費心經營。

大概兩年多的新媒體運營經曆,本以為做自媒體會一條路走到黑,卻有時卻想著放棄。

在之前和一位新媒體行業前輩聊天時,他說道“未來80%以上的自媒體都會死掉”,我開始是不信的,後來我信了。

1.先從個人來說,無論是運營企業公號還是高校公眾號,都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自媒體擱置,不是不想更新,是沒有更多的時間。

即使從投入產出比的角度去想,更多人還是更傾向於回報率更高的事。

2.絕大多數的自媒體最缺乏的是三樣東西:影響力、特色和粘性。

80%以上的自媒體沒有打造一個出色的品牌,至少影響力上就限製在訂閱者+朋友圈好友之間;特色則主要體現在辨識度上,在滿足用戶需求方麵尚不能及,何況變現更是回天無力。

缺乏品牌支撐,更難以做到提升用戶粘性,與粉絲維護好關係的前提是用戶願意和你發生關係,而大多數的自媒體是做不到的。

3.未來或許還是屬於專業媒體的,至少是專業的自媒體。

像“六神磊磊”、“一條”、“咪蒙”這類公眾號,先不說他們如何通過做活動宣傳推廣,僅就其推送一條信息所吸引的眼球來說,就是一般自媒體無法相比的。

他們有強大的內容產出能力,能招攬最能帶來資源和價值的人才,能實現盈利同時不危及信譽,對自媒體而言真的很難。

沒有必要打擊自媒體的信心,堅持努力的自媒體也不會動搖,依然相信每一個在努力奮鬥的人都能找到理想的方向,向著這個方向努力就不會錯的。

讀到這裏的都是真愛,承蒙照顧,日後定多寫好文

最後更新:2017-10-08 02:36:38

  上一篇:go 吃個飯蘋果6S不見了 微信零錢1000元被發了紅包
  下一篇:go 請不要再做“微信乞丐”了,很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