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人物
房地產行業大洗牌!更多地產巨頭跨界金融業
恒大將萬科股權全部轉給深鐵,深鐵日前提萬科董事會改選提案,至此,長達2年左右的萬科股權之爭基本塵埃落定。先有寶能,後有恒大,為什麼是他們?
這裏要引出另一個話題:借助金融市場的資本運作,地產行業重新洗牌已在所難免。
轉型,洗牌,過去幾年,幾乎所有房地產公司都在向金融業轉型升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後發現,今年1-5月份,銷售金額排名前列的地產公司,都在涉足金融行業,一些地產金融集團已顯雛形。
借用一位行業人士的點評——不懂金融的人,做不好房地產。房地產與金融的水乳交融,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市場趨勢。
富豪榜上消失的地產商
國內房地產是造富能力最強的行業。10年前,中國前100名富豪中,約半數從事房地產;富豪榜單前十名中竟占6位,風頭無人能及。
而如今,中國富豪榜100人,從事房地產隻有30多人,並列富豪榜前十名13人中,隻有5位的產業包含地產,但有10位的產業包括金融、投資等業務。實際上,王健林家族、馬雲、馬化騰等,在銀行、券商、保險、互金等金融領域一直在積極跑馬圈地。
地產巨頭紛紛殺入金融
日前,萬通地產發布公告,將參與競拍中融國富80%股權,隨後上交所帶著狐疑的目光問詢了這次轉型。
實際上,萬通地產一直在嚐試聚集各種資源,探索服務業與房地產的結合,主業目標是“向地產金融服務型的第三產業轉型升級”。
金融行業已然成為房地產商們轉型首選的領域。金融市場門檻高、機遇多、市場廣闊,定位於未來新經濟的支柱產業,頗為符合房地產商的需求方向。
近兩年,房地產公司加速進入金融領域——碧桂園、萬科、恒大、綠地、華潤、萬達、泛海、佳兆業、中天城投……都紛紛喊出“地產+金融”的口號,或各種形式介入金融。
目前,恒大、碧桂園、萬科穩居行業第一陣營,其中,從金融集團布局的廣度和深度來比較的話,恒大已經超越其他兩家。
2017恒大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上,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宣布將新一年的地產銷售目標訂在4500億元,僅比2016年增長20%左右,但同時,幾乎是第一次,許家印明確年內金融集團要實現參股、控股銀行、保險、證券、信托、公募基金、互聯網金融等金融全牌照。
恒大集團官旗下的金融控股集團,擁有恒大人壽、恒大互聯網金融等公司,是盛京銀行第一大股東。2016年,恒大人壽總資產超700億、規模保費超550億,恒大金服注冊用戶數超1500萬、交易額近350億。
萬達金融也已經集齊了保險、小額貸款、商業保理、財富管理、第三方支付等牌照。
萬達網絡科技公司2016年實現和萬達金融分立,萬達金融集團去年收入213.5億元,完成計劃的127.7%。在萬達集團2016年年會上,王健林給金融集團2017年定的“小目標”是實現收入26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自萬達進入百年人壽,公司的經營狀況開始好轉,至2015年百年人壽開始進入盈利期,萬達在2015年成為百年人壽的第一大股東。數據顯示,2015年百年人壽淨利潤為0.32億元,而到2016年,公司淨利潤已超過2億元。
產業轉型金融是大勢潮流
為什麼各路產業資本紛紛轉型金融行業?
首先,中國經濟在經曆了過去世界罕見的高速增長之後,經濟增速放緩,產業麵臨轉型升級的內在需求和外部壓力。
以此前提到的房地產行業為例。當前,傳統地產“買地-開發-銷售”的模式已成“紅海”,今年以來宏觀調控政策空前嚴厲、貨幣政策偏緊、城鎮化速度下降,這些大背景都讓房地產行業麵臨較強的下行風險,企業轉型需求越來越高,因此地產公司需求積極轉型。
產業資本在升級過程中,通常需要金融的參與和幫助,比如金融資本提供的融資、並購融資、上市等。產業資本在和金融這一互動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了金融的魅力——金融資本的高杠杆、高收益,以及對產業資本的控製和領銜作用,讓產業資本對金融資本羨慕不已。
“不懂金融的人,做不好房地產。”泰禾集團董事長黃其森曾表示,房地產與金融的水乳交融,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市場趨勢。
其次,財富管理需求與日俱增,我國財富管理市場方興未艾。
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家庭人均財富16.9萬,到2016年底,中國的個人資產可支配投資的金融資產規模達到126萬億,僅次於美國。據有關方麵分析,到2020年,個人金融資產規模,將達220萬億。
國內的金融監管按照監管部門將各金融業態進行分類,各部門負責各自領域牌照的發放和備案。因此,要想從220萬億的蛋糕中分一杯羹,金融牌照價值凸顯,甚至已然將企業持有的金融牌照數量與公司綜合實力劃上等號。
當下中國25張金融牌照最為重要
總體來看,目前中國有25張金融牌照最為重要,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熱點,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趨嚴,牌照價值凸顯,其市場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一邊是巨大的轉型壓力,一邊是220萬億的財富管理藍海,嗅覺靈敏的各路資本爭相殺入。
不過,轉型過程中也會有隱憂,還是以房地產為例。
一位產業並購基金總經理表示,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地產是財富相對集中的領域。對於房地產公司,轉型做實體,挑戰很大。對於金融行業而言,偏重投資屬性,對於房地產公司相對容易駕馭。但事實上,目前而言,真正轉型成功的相對較少。一個原因在於,簡單把過往形成的資本積累、資本手段去參與一些上市公司,比如“寶萬之爭”引發了比較大的爭議。
不過,他認為,也不能完全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如果能很好的去駕馭資本,同時與產業人才進行結合的話,應該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房地產公司轉型形成的金融集團也在不斷的優化,吸納人才,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一些曲折。
有業內人士認為,阿裏、騰訊、平安、京東以及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恒大、萬達等新金融巨頭,將構建起新金融企業版圖。當然,在這個版圖中,全牌照經營實際就是綜合經營,這對新金融巨頭的要求會更高,其遇到的挑戰會更多。
各路資本逐鹿金控平台
房地產金融化是比較明確的行業轉型方向,但是傳統製造業,甚至鋼鐵、石油、電力等行業也在轉型金融。
今年2月份,寶武集團發布消息,經國務院國資委批準,寶武集團將金融業納入公司主業。
鋼鐵行業曾經曾經風光無限,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ST華菱、韶鋼鬆山等公司均表示將主營業務轉移到金融業。其中,*ST華菱“鋼鐵換金融”方案已獲通過,公司置出除湘潭節能(持股占比100%)外的鋼鐵資產,置入華菱節能(持股占比100%)及金融資產,同時發行股份購買財富證券(100%)、湖南信托(96%)、吉祥人壽(38.26%)、財信投資(100%),並募集資金84億元分別對財富證券、湖南信托、吉祥人壽增資。目前該方案已經拿到證監會批文,正處於交割階段。華菱鋼鐵將成為湖南唯一的地方金控平台,未來還將繼續拓展銀行、金融租賃等業務,實現全牌照經營。
不僅僅在鋼鐵,其他支柱產業巨頭——中石油、中石化、國家電網等央企也都在逐鹿金融業,中石油已經成為全方位綜合性金融業務公司;中石化在金融行業的布局已經遍及金融租賃、保險、證券和支付等多個領域;國家電網集齊了證券、保險、信托、金融租賃等金融牌照。
一些金融屬性的央企在金融領域布局更得心應手,如銀行係的工農中建交,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東方、長城,這些央企控股的大型金控集團掌握著核心產業和資源,金融牌照已基本囊括齊全。
民營資本機製靈活,嗅覺靈敏,在目前國內布局較為成功的民營金控有泛海係、明天係、複星係、萬向係等,他們均控股了核心金融企業,金融牌照也比較齊全。
目前,我國需要審批和備案的金融業務資質有三十多種,包括銀行、保險、信托、券商、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等。
此前,券商中國曾推出多篇關於金控平台的報道,試圖盤點目前國內金控平台的概貌,但高手在民間,收到了網友們的補充和指正,此次再次更新,歡迎持續補充。
相關報道>>>
調控高壓之下行業驟變:地產商眼中的“洗牌前夜”
(原標題:行業大洗牌!更多地產巨頭跨界金融業,難怪說“不玩金融的,做不好房地產”)
最後更新:2017-06-25 17:0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