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君龍人壽兩年換了兩個總經理 成立八年連虧3.43億

成立8年已經連虧3.43億元的君龍人壽又換總經理了。8月15日,保監會公告稱,經任職資格核準,同意林炫圻擔任君龍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君龍人壽)總經理,這是君龍人壽兩年內第二次更換總經理。

資料顯示,2015年12月,保監會批複了莊中慶就任君龍人壽總經理的任職資格,但僅僅一年多之後,總經理一職便再次換新,由林炫圻接手。不過,在君龍人壽官網8月份更新的信息中,莊中慶仍為君龍人壽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君龍人壽的人事變動並未僅停留在總經理職位上,首席風險官、合規負責人等多個管理層職位均變化頗多。先是莊耀南接替莊中慶,被任命為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官,隨後又被徐洪泰接替。此外,合規負責人顧鋒也在二季度離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人事變動問題致電君龍人壽客服電話,截至發稿時,並未得到回複。

●林炫圻接棒莊中慶任職總經理

作為地方係保險公司,君龍人壽成立於2008年,注冊地位於福建省廈門市,由廈門建發集團有限公司和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設立。

雖然成立近8年時間,但人事變動十分頻繁。8月15日,保監會核準林炫圻擔任君龍人壽總經理,這是自2015年底君龍人壽更換總經理之後的又一次關於總經理職位的變動。

2015年12月,保監會批複了莊中慶君龍人壽總經理任職資格,但僅僅一年多之後,總經理一職便再次換新。根據君龍人壽官方8月份披露的信息顯示,前任總經理莊中慶,已經成為君龍人壽董事,並兼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主任委員、風險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發展規劃委員會主任委員。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今年3月份,林炫圻就已經被人任命為君龍人壽臨時負責人。

官方資料顯示,林炫圻出生於1963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曆任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室高級特助、越南代表處首席代表、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經營策略部代理部長,龍邦國際興業公司總經理,台壽保產物保險公司總經理,台灣人壽策略規劃室經理,國泰人壽越南公司項目經理,國泰金融控股公司綜合企劃處、整合行銷部主管,國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辦事員、主管。

●上半年高管變動頻繁

值得注意的是,這僅是君龍人壽高管層變動的冰山一角。今年上半年,君龍人壽的管理層進行了多次“變臉”。

君龍人壽今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莊耀南被任命為君龍人壽的副總經理,並接替莊中慶職位兼首席風險官,而在今年第二季度的償付能力報告裏,莊耀南已不在高管序列中,首席風險官的職務被早已身兼數職的來自股東方台灣人壽的高管徐洪泰接替。

根據君龍人壽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高管簡曆顯示,徐洪泰除了新增加的首席風險官職務之外,還擔有財務負責人、總精算師、總經理助理等職責。

此外,君龍人壽合規負責人顧鋒也在二季度離職,其職位由柯智超接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君龍人壽上半年的人事變動致電其官方客服,以求進一步從其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其人事變動的主因,但截至發稿時,並未得到回複。

●上半年保費收入超去年全年

作為新成立的保險公司,君龍人壽在成立的幾年間一直未實現盈利。君龍人壽年報數據顯示,2009~2016年的淨利潤分別是-2484.2萬元、-4253.8萬元、-5161.2萬元、-4984.3萬元、-4438萬元、-4094.9萬元、-4091萬元、-4842.4萬元。8年合計虧損達3.43億元。

但壽險公司一直有“七虧八盈”的魔咒,也被業內看成是正常現象。所謂的“七虧八盈”是指新成立的壽險公司前七年一般都是虧損的,第八年才開始進入盈利階段。雖然第八年未實現盈利,但在進入第九年的時間裏,君龍人壽進入了開始盈利階段。

君龍人壽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二季度君龍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為211.23%,今年一季度君龍人壽盈利348.12萬元,到了二季度卻開始重走虧損之路,虧310.26萬元。但是總體來看,君龍人壽上半年的淨利潤是37.86萬元。去年上半年,君龍人壽的淨利潤為-2842.74萬元。

導致君龍人壽上半年業績高增的原因主要是保費的增長。保監會數據顯示,君龍人壽上半年保費收入6.26億元,同比增速近90%,超去年全年保費收入。其中,原保費收入占比高達98%。

對於目前的業績表現,君龍人壽表示,今年4~6月因中短期存續產品停售,影響行業整體保費增長,但公司積極轉型,尤其以網銷業務及個險渠道都實現了較大保費增長。公司目前已步入盈利期,今年7月報表淨利潤已為正數,也是開業以來首次實現盈利,股東雙方後續還會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新渠道的發展,提高保費規模,提升利潤空間。

(原標題:君龍人壽兩年換了兩個總經理 成立八年連虧3.43億)

最後更新:2017-08-21 06:47:23

  上一篇:go 12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爐 銀行係和券商係誰更賺錢
  下一篇:go 上市公司頻頻涉足股權私募 “跑馬圈地”背後或因主業難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