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
人物
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定增報告:募資規模超越創業板
2017年已經過半,作為新三板掛牌企業最主要融資方式的定向增發仍舊保持了一定的活躍度。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截至6月28日)新三板市場共完成1449次定增,融資規模達到了598.5億。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融資市場似乎並未受到市場低迷情緒的影響,企業融資功能正常。
定增融資並不低迷
2017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598.5億元比市場預計的情況要好。
作為對比,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為653.3億元。從發行次數來看也未有明顯的下滑趨勢。2017年上半年全市場完成1449次發行,而2016年上半年這一數字為1558次。
在市場更加低迷、利空因素不斷積累的情況下,定增融資規模和發行次數沒有出現大幅下滑證明新三板一級市場存有活性。
“上半年而言,新三板市場的信心和人氣都在流失。在這種情況下來看,上半年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並沒有喪失。”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在同研究員交流時表示。
那麼支撐新三板定增市場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21世紀研究員了解到,一些擬IPO公司在正式向證監會提交IPO材料之前會選擇進行一輪融資。
一位北京地區擬IPO新三板公司的董秘便透露,公司想要以2017年6月30日的審計基準日申報IPO,但在此之前公司準備融資3億,而融資用途為補充流動資金。但該筆融資的真實目的該董秘表示是為了公司可以更加從容地去證監會IPO排隊。
這樣的公司並不在少數,盡管三類股東的影響尚未消除,但在定增端公司可以輕易地篩選非三類股東投資者。相比未能融資的企業,數億流動資金在手的擬IPO公司也不會因為IPO財務門檻而錯過行業發展的機會。
另一麵,這樣的PRE-IPO好機會對於大多數機構來說都是不能錯過的。因此,在IPO常態化下,無數資金衝進新三板PRE-IPO的標的中。
除此之外,在類金融機構暫停融資和掛牌後,市場鮮有巨額融資的案例。但在今年上半年裏,神州優車一筆46億元的融資轟動市場。21世紀研究員了解到,神州優車此前設定的融資規模為100億,因為多種因素,這100億將在年內拆解成數次分批完成。
根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7年上半年單筆融資額超過5億的案例有11家公司,另外單筆融資額度超過2億的有51家。
“盡管新三板二級市場行情低迷,但這恰恰是新三板目前‘機構間股權轉讓市場’定位的體現。目前市場上1億元以上規模的發行方案並不鮮見,市場普遍的‘冷’、‘低迷’等評價並沒有決策價值,應具體到每一行業每一企業的情況判斷。比如今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融資就堪稱高潮迭起,融資難易度是結構性的。”北拓資本副總裁常亮指出。
規模超越創業板
定增融資規模跨市場對比的結果也值得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上半年定增融資規模超越了創業板。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截至6月28日)創業板通過定向增發募集的資金為359億,這一規模大大低於新三板市場的定增規模。
不過,從發行次數來看則充分體現了兩個市場的特點。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1449次發行,每次發行的融資額為2470萬元。而創業板上半年再融資發行次數為52次,單次發行的融資額為6.9億元。
“新三板市場充分體現了小、快、靈的特點。1449次中,一些公司在半年時間內甚至有2到3次的發行記錄。創業板方麵則要‘重’一些,企業再融資的周期,麵對審核監管力度與新三板企業是完全不一樣的。”一位華南地區中小型券商新三板業務部門負責人認為。
但在對比上半年新三板和創業板定增融資規模時不能忽略監管的因素。從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再融資監管力度增強無疑對市場融資規模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上半年創業板IPO融資規模為252億,共有74家企業完成了首次公開發行。
如果將IPO同再融資一並計算,創業板2017年上半年的融資規模與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相當。不過,新三板市場定增融資規模同主板以及中小板市場再融資規模並不在一個量級上。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新三板市場體現出的融資功能以及連續三年持續穩定在半年600億、全年1200億左右融資規模讓新三板市場正在成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重要的第三極。
(原標題:新三板2017年上半年定增報告: 募資規模超越創業板)
最後更新:2017-06-29 08: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