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07 返回首頁    go 人物


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 恒力股份升級“兜底式增持”

6月15日晚間,恒力股份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恒力集團及關聯附屬企業的部分員工擬委托興業信托設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同時,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對參與劣後級份額的員工設立5%的保底收益。這是繼驊威文化實控人郭祥彬為員工增持設立10%保底收益,將“兜底式增持”升級之後,恒力股份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對“兜底式增持”的再升級。

業內人士指出,麵對“兜底式增持”員工參與不積極、效果不佳的問題,“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的結構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一方麵,通過杠杆設計放大員工參與增持的潛在收益,同時又為員工提供了5%的兜底收益,以此增強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麵,按照1:1的比例設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把資金杠杆放大了1倍,以解決員工增持資金不足的問題。

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

恒力股份6月15日晚間公告稱,接到公司控股股東恒力集團及關聯附屬企業通知,恒力集團及關聯附屬企業(除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外)的部分員工擬委托興業信托設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

具體而言,該集合資金信托由公司選定的金融機構專項設立,總規模不超過2.5億元,存續期36個月。該集合資金信托按照1:1的比例設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增持人員通過認購該集合資金信托的劣後級份額增持公司股份。

同時,公司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將為該集合資金信托優先級份額的本金和預期收益提供連帶保證擔保,為信托計劃劣後級份額提供托底保證。在扣除相關稅費後,保證員工自有資金按單利計算年化收益率不低於5%。

根據公告,該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所獲標的股票的鎖定期為12個月,自公司公告最後一筆標的股票過戶至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名下時起算。增持人員基於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以自願參與、量力而行、長期持有的原則,通過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增持公司股份。

“兜底式增持”再升級

業內人士指出,恒力股份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通過“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的雙杠杆,實際上對“兜底式增持”進行了再升級。

自6月2日奮達科技揭開本輪“兜底式增持”的序幕以來,發出“兜底式增持”倡議的上市公司實控人或董事長大多隻是為員工的增持虧損部分進行兜底。比如,奮達科技實控人、董事長肖奮承諾,凡6月2日至6月6日期間淨買入的奮達科技股票,且連續持有12個月以上並在職的,若因增持產生的虧損,由本人予以補償;收益則歸員工個人所有。

驊威文化實控人郭祥彬在向員工發出倡議時第一次對“兜底式增持”進行了升級,不但對員工增持進行“兜底”,同時承諾了10%的保底收益。並表示,“如果員工淨買入驊威文化股票在持有期間(達到12個月)收益不足10%的,由本人予以補足”。這樣的收益率甚至比市場上大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都高。

而恒力股份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對“兜底式增持”的再升級可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一方麵,通過杠杆設計放大員工參與增持的潛在收益,同時又為員工提供了5%的兜底收益,以此增加員工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麵,按照1:1的比例設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把資金杠杆放大了1倍,進一步增加了增持資金的規模。

解決增持資金不足問題

事實上,驊威文化實控人郭祥彬、恒力股份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一再對“兜底式增持”進行升級實乃無奈之舉。

從近日上市公司紛紛披露的“兜底式增持”情況來看,效果不佳,員工貢獻的增持資金最多數千萬元,而長城動漫長城影視兩家兄弟公司分別隻有1名員工和2名員工,分別增持了1000股和2800股,耗資隻有數萬元。而“兜底式增持”帶來的股票價格上漲效應稍縱即逝,並沒有從實質上提振相關公司股價。

*ST德力實控人施衛東除了為員工增持進行“兜底”,甚至連公司2016年度合作業務量不低於300萬元且2017年繼續保持上述業務規模的供應商、銷售商也拉上,但效果同樣不佳。*ST德力6月15日晚公告稱,在增持窗口期間,響應號召的員工為3名、供應商4名,增持金額合計隻有193.38萬元。

僅僅利用員工的增持資金還是遠遠不夠,同時大多數發出倡議的實控人或董事長為了控製自己的財務風險,對員工增持的資金來源和增持上限作出了規定。比如,驊威文化就要求資金來源不能使用融資融券或者結構化、配資等;增持上限為普通員工級人員10萬元/人,主管級人員20萬元/人,中層管理人員50萬元/人等。

在這種情況下,恒力股份實控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通過“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的形式,一方麵最大程度上吸引員工參與其中;另一方麵,借助優先級份額,以解決了員工資金不足的問題。

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 恒力股份升級“兜底式增持”

(原標題:5%保底收益+信托計劃 恒力股份升級“兜底式增持”)

最後更新:2017-06-18 00:58:12

  上一篇:go 員工持股試點名單出爐 上海國企混改再提速
  下一篇:go 今年來136家摘牌182家轉道IPO 新三板“摘牌潮”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