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
人物
張海亮創業記:複製第二個“朗逸現象”,做電動出行大咖
或許對大多數而言,誰都沒有想到的是,率先撕掉PPT造車標簽、在廣州車展首輛量產版本新車上市的互聯網造車企業是電咖,這樣一家之前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其規模不僅同炙手可熱造車新貴不可同日而語,更是與動輒投資千億規模的傳統車企不能相提並論。
那麼,一次新聞發布會沒開,一張PPT沒做的這家“小字號”為何能率先交出量產級別的作品呢?在首款量產車EV10上市前夕,電咖汽車董事長兼CEO張海亮、電咖汽車首席營銷官向東平與汽車頭條APP聊了聊電咖的“前世今生”。
“打工跟做老板肯定不一樣”
秋天是北京一年最好的季節,象征著收獲,而采訪當天更是一掃陰霾,天高氣爽,電咖團隊顯然心情不錯。從上海遠道趕來的兩位電咖大佬一落座,就打開了話匣子,在強手如林的造車新勢力中,搶跑麵向市場推出量產電動車,讓張海亮和向東平的眼神中滿是期待與興奮。
“第一輛車已經下線,目前第一批車在做測試。”張海亮據介紹:“電咖首款產品EV10定位於‘精品國民車’,將於11月16日亮相。”
根據介紹,新車采用純電力驅動,電池容量達到20.66kWh,續航裏程為155km,車長3.7米,軸距2.7米。支持快充技術,配備智能互聯係統。使用220V家用充電設備可在6.5h充滿電,使用快充設備可在48分鍾充80%的電量。
EV10之後,電咖未來計劃每年推出1-2款新車,這對其營銷、售後、生產尤其是融資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天使輪已經完成,金額大概在數億人民幣,現在正在股權架構調整之中,而第一輪融資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張海亮向汽車頭條APP透露。
目前外界的困惑在於,之前並沒有大規模宣傳的電咖幾乎卻產品先行推出,沒有前期的鋪墊,是否品牌認知反而會成為“短板”?
向東平坦言,目前電咖對大多數人是很陌生的企業,處於冷啟動階段,之前也並沒有對品牌做過多的宣傳,但他對產品非常有信心,認為可以通過產品驅動的方式,加上營銷的創新迅速讓年輕的消費者將其列入選購清單之中。
提及電咖,很多人覺得非常陌生,但是對於張海亮,這位曾經擔任上汽集團副總裁的汽車圈大咖,自然是耳熟能詳,目前仍然兼任樂視汽車副董事長兼全球CEO的他,從上汽轉身樂視就引發過業內軒然大波,而這次親自創業,操盤從樂視汽車剝離出來的電咖,也讓外界再度聚焦在他身上。
從聲名赫赫的職業高管、到互聯網造車的全球合夥人,再到另立山頭的創業者,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同急遽變化的汽車市場一樣,張海亮也迅速轉換著自己的角色。那麼,自己創業的張海亮現在心情如何?
自然,對任何人而言,創業自然是“痛並快樂著”。從打工者到自己創業,張海亮創業所麵臨的焦慮和壓力如影隨形,“打工跟做老板肯定不一樣,吃喝拉撒都要自己操心了。”如何克服焦慮?張海亮笑言焦慮是無法避免的,他的方式是選擇與團隊在一起共同分擔,並肩作戰,“我的焦慮都給了向東平和團隊。”
“客戶思維是最大收獲”
提到張海亮,樂視汽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對於從上汽轉戰互聯網造車這一年多的經曆,張海亮有著自己的感悟。目前雖然自己轉身創業,但仍然身兼兩職,選擇仍然保留樂視汽車的一直職位,張海亮坦言一方麵,樂視汽車現階段仍然需要他,另外一方麵則是同樂視汽車的團隊畢竟在一起工作過時間,對於團隊有了感情。
對於樂視汽車目前的困境,他認為,後來樂視汽車主要是因為資金的問題相對的停滯了。而在樂視的這一年多時間,也讓他學習到了不少,讓他對於客戶思維和互聯網迭代有了切身的認識。
“互聯網企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客戶思維,他們產品開發、銷售整套流程完全是基於客戶出發,而產品的迭代也是非常快,這在傳統汽車行業是不可想象的。他們從用戶角度出發,比我們汽車傳統企業更準。傳統企業比較少的關注客戶到底需要什麼,互聯網企業更關注用戶,包括年輕人他們的需求。”
在創業伊始,其曾經特意問過一位之前的領導,“我自己出來創業可不可以”。這位領導給予了他非常大的鼓勵,“(那位領導)講你們做的很好,他說他見了很多企業,你們如果不成功的話其他的也不成功。”而張海亮理解這位領導的意思是,團隊對了創業成功的概率就多一些。
談及自己的團隊,張海亮語調提高了不少,在其看來,招攬了豪華品牌和自主品牌骨幹的梯隊,這是電咖最核心的資產。
“我們的團隊首先是一個傳統的汽車行業,像大眾、保時捷、寶馬、通用各方麵的都有。另外我們也吸收一部分國內主流的自主品牌的企業,吉利、奇瑞等等。從我們整個團隊來講又有高大上的,又有比較接地氣的,我覺得這樣一個研發團隊打造出來的產品兼具德係對車的品質的要求,同時也非常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
目前電咖的規模雖小,但是在張海亮多年以來積累的人脈號召下,聚集了一批業內的中堅力量,這其中既有之前上汽的老部下,曾在豪華品牌沃爾沃曆練過的營銷勐將向東平,也有從上汽等大集團來的研發骨幹。
管理層持股、擁有絕對決策權的電咖成為了這些傳統汽車人轉身創業的新平台,雖然不能說是星光熠熠的造車天團,但是仍然是一支在造車新勢力中不可忽視的團隊。
“在造車新勢力中做‘長跑選手’”
據汽車頭條APP觀察,務實是整場溝通會中張海亮和向東平展現給外界最強烈的標簽,顯然,均為傳統汽車人出身的他們,期望電咖走得更穩一些,把基礎打牢一些。
張海亮期望電咖能夠按部就班滾動式推進,不要一開始就把攤子鋪得太大。“一般來講,汽車公司運營初期是以研發為主,除了設計,研發、產品落地比較關注。除了解決生產問題,前期主要還是考慮搭建一個研發團隊,中期的時候是銷售,第三步考慮自建生產基地的方案。我們感覺這樣的方式作為一個創新型企業是一個合理的模式。”
而作為中歐商學院馬拉鬆記錄的保持者,酷愛長跑的向東平也強調,電咖期望在造車新勢力中做一名合格的“長跑選手”。“做企業,尤其是做汽車行業,不是一個百米衝刺,先發先跑並不是很重要,而在於你是不是有真正的實力,是不是真正有耐力,是不是能夠把長跑真正的以非常高的配速堅持持續下去,這個是一個關鍵。”
而這種務實同樣體現在產品之上,以首款新車的續航裏程為例,向東平強調的是“夠用即可”。“很多企業選擇300公裏、400公裏,我們之所以反其道而行之,是因為我們比較務實,首款產品定位於市區通勤。155公裏足以滿足80%-90%用戶的日常需求。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選擇門檻越低大家的接受度會越好。”
而在智能網聯技術上,同樣遵循著思路。張海亮就表示,“智能網聯非常重要的方向,但是我們可能更關注的還是實用性,不要把智能網聯吹的很大,要關注用戶最關心的。”
向東平進一步介紹到,目前電咖首款新車將全係搭載目前主流的智能聯網係統,包括遠程找車,遠程啟動、控製空調等等,智能APP也能鏈接充電係統,實現定時充電。而未來將通過不斷的在線升級實現功能的迭代和豐富。
顯然,電咖務實的思路在於,這樣做法自然不會將車輛做的很炫酷,但是客戶也不用為額外的技術買單,同時在創業企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做到資源的優勢集中。
“複製朗逸式成功很有可能”
務實低調的作風背後,小小的電咖有著足夠大的野心。對於電咖的定位,張海亮總結為三個角色,即把電咖打造成為智能環保創新出行方式的推動者;智慧網聯升級品質生活的開創者;智聯科技實踐未來場景的引領者。
顯然,這是一個處於創新者角色的位置。那麼,之前名不見經傳的電咖憑什麼有這樣大口氣呢?電咖的底氣有哪些呢?
那麼,朗逸在中國市場的大獲成功是否能夠複製呢?張海亮認為,有非常大的可能。他首先分析了朗逸背後的成功基因。“朗逸是整個中國團隊從營銷,一款車出來是從市場需求的分析到車型的定義,再到造型包括結構設計、生產製造,最後又回到銷售。整個價值鏈精益求精,每一步都做好。”
而電咖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產品研發方麵,從開始就瞄準的是主流市場,沒有走太多的彎路。“電咖成立已經兩年多了,我們在行業裏麵起步不算晚,從專注做智能網聯汽車這個角度講。我們第一輛量產車11月16號準備上市,這個實際上基本符合智能網聯汽車造車的速度。”張海亮強調。
而首款產品EV10定位於城市通勤車,也是期望能夠贏得年輕消費消費者的青睞。“作為一個新生事物來講,你的選擇門檻越低大家的接受度就會越好。小車針對是年輕人的,年輕人對於新鮮事的接受度相對來講更好。”
其次,電咖團隊幾乎是之前打造朗逸的班底,多年一同並肩作戰的默契是其他初創團隊所不具備的。無論是董事長兼CEO的張海亮,還是首席營銷官的向東平,都在朗逸現象的打造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電動車市場大家幾乎都處於同一起跑線的現狀,也讓電咖有著“彎道超車”的可能。“如果真正複製的話,對我們這個品牌,品牌的形象的確要有一個樹立的過程。新的電動車企業來講都有先發優勢,大家都在造,水平差異也比較大,切入的主流市場不一致,對我來講雖然有挑戰,但機會還是非常大的。”張海亮斬釘截鐵地表示。
最後更新:2017-11-02 10:00:08
上一篇:
寶駿310W手動豪華型上市 售價6.58萬元
下一篇:
眾泰T700 2.0T+8AT車型將於12月上市
心靈大屠殺 思域和卡羅拉你到底選誰
2017款長城汽車-哈弗H8 車主們用車後都是怎樣評價它的
特斯拉Model S 和Model X 75D車型動力升級 百公裏加速度提速1秒
6萬不到就能買輛SUV,外觀新穎動力不俗,哈弗H6大唿招架不住!
特斯拉概念重型卡車,沒有輪胎依靠磁懸浮行駛
家族布局成效顯著 東風日產奪合資SUV銷量冠軍
江淮真瘋狂!山寨埃爾法賣30萬,GL8都說它作死
上市100天銷量突破4.7萬台,長安CS55熱銷的背後另有玄機
長安CS15EV對比江淮iEV7S 兩台最大續航350km的純電SUV
戰力指數簡直可怖!雅閣10月狂銷上萬輛,明年10AT來了真的要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