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
人物
Gucci到手成“Gucc” 京東自營設下了這樣的陷阱!
一則京東自營Gucci到手成“Gucc”的消費者經曆,再次暴露了京東自營的秘密。
據法製晚報8月6日報道,8月2日,微博實名認證為榆林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職員的網友@看透Rxin,通過其微博舉報說,他花近1900元通過京東自營購買了一款Gu-cci(古馳)男款太陽鏡,但收到貨發現,原本Gu-cci的英文縮寫變成Gucc。
該網友為此吐槽京東說:“我很鬱悶,在京東直營還能買來假貨,gucc 那個i呢?被你吃了啊。”
據了解,在他舉報後,京東已安排其快遞人員將問題商品取走,至於為什麼少了個i,京東客服沒有解釋,隻是一再稱“京東承諾所售商品為正品”。
不過,Gucci古馳中國也表示不知京東的進貨渠道。Gucci古馳中國並未在京東或淘寶開設銷售點,無法甄別京東所售Gucci古馳產品的真偽。
在事實麵前,京東的這一正品承諾,已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實際上,消費者遭遇京東自營售假的經曆屢見不鮮。
僅在@看透Rxin這條吐槽微博下麵,便得到了很多有著同樣被坑經曆的網友共鳴。
去年,範先生在京東自營購買真力時手表,總價款14.7萬餘元,購買時網頁商品說明顯示表鏡材質為藍寶石水晶,但經中工商聯珠寶玉石檢測中心檢測,檢測結果為人工合成藍寶石。
範先生認為,京東自營售假,遂起訴京東電子商務公司,要求退還貨款14.7萬餘元、賠償檢測費400元,同時索3倍賠償44萬餘元。
結果這一起訴,竟是揭開了京東自營的真實麵目。
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在京東上買東西,大多選擇它的自營,不僅是因京東自己的配送快速,還有質量的保證。因為從字麵意義上看,京東自營就是京東自己經營,即便產品不是自己生產,也起碼是參與了經營。
但事實證明,這隻是京東玩的文字遊戲。
在上述案件庭審中,京東表示,與範先生並沒有合同關係,京東隻是網絡交易平台。關於京東自營,京東方麵表示自營的意思並不是京東商城經營,而是京東集團經營。
兩者的區別在於,京東商城在交易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如果京東商城自營,其扮演的就是銷售方,需要對產品質量負責;如果是京東集團自營,京東商城扮演的就是交易平台的角色,其僅提供產品信息展示的平台服務,一旦你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它是不同負責的。
從經營的角度,“京東自營”為這些商品加持了不少溢價,很多時候消費者寧可多花一些錢,也要買京東自營,無非就是因為認為有京東網站平台背書,更有保障,但最終卻發現,京東自營也有很多假貨。甚至出了問題後,京東商城還是不負責的,消費者隻能去找銷售方,這種公司雖然也隸屬京東集團,但不能與京東商城劃等號。
很好理解,一個市值650億美元的京東商城品牌背書價值,可不是這些屬於京東集團旗下的銷售公司能夠企及的。
從法律的角度講,京東的行為這可能構成隱名代理,也有可能構成虛假宣傳,但無論如何,京東都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增加了消費者維權的難度,而用“京東自營不等於京東自己經營”來抗辯,也讓人多少感受到這家公司的不夠真誠。
最後更新:2017-10-08 01: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