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人物
比特幣的罪與漲
經曆了前幾日的震蕩,上周五比特幣盤中交易價突破6000美元心理關口,創紀錄新高,日內漲逾5%,今年以來漲約六倍。市值逼近千億美元,超過高盛。稍早有媒體調查顯示,半數受訪者預計比特幣可能升破1萬美元。
比特幣到底是旁氏騙局還是未來的貨幣,眾說紛紜。
看好比特幣最常規的說法是貨幣去中心化發行和交易前途無量,還有就是貨幣超發論,最不濟的也能搬出大型金融機構把杠杆帶入幣圈的故事。看空的則表示國家絕不會允許貨幣發行權旁落比特幣,因此早晚會將其禁止。
大橙君認為上述評論沒有直擊要害,思索良久,在此提出一個比特幣價值的思維框架,旨在突出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這個思維框架包含四個方麵:
比特幣的邊際成本
雖然比特幣的最大總量是有上限的,但很多有限的自然資源的長期價格漲幅跟通脹相比並不顯著,比如石油價格現在跟十幾年前差不多,考慮通脹後的價格跟20世紀80年代也沒漲多少。
紅色為考慮通脹的價格,黑色為曆史上實際成交價格而據瑞信研究,一些資源(比如銅)過去一個世紀剔除通脹的價格甚至是下降的。
比特幣不同之處在於,新挖一個比特幣的邊際成本是持續快速上升的。
比特幣在過去兩年裏的采掘成本上升將近10倍,據估計,截止2017年9月18日,每個比特幣的生產成本高達2800美元,而且隻會越來越高。
龐大交易需求提供持續支持
我們耳熟能詳的投機泡沫,比如美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長得是這樣的:
如果比特幣僅僅是限量發行,沒有任何交易價值,而比特幣與上述的投機泡沫(以及小浣熊卡片)不一樣之處就在於其有龐大的真實交易需求,從這個角度而言,比特幣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願意接盤,能避免像投機泡沫那樣大起大落。
比特幣潛在的交易需求從何而來呢?主要包括合規和不合規的交易需求。
經常被忽視的是,高通脹發展中國家的居民有潛在動力使用比特幣,且在這些國家的銀行體係進行交易的成本往往也較高。在發達國家通脹率長期低迷在1-2%的今天,如果把通脹率超過5%的國家定義為高通脹的國家,這些國家的GDP總額(也就是一年商品和服務換手的金額)也能達到6萬億美元。
美國過去50年表現最好的股票居然是"罪惡"的煙草股Phillip Morris(現為Altria,奧馳亞),如果1968年投入1美元購買Altria ,持有到2015年的回報是6638美元,為同期美股第一,同期投資標普500指數的回報隻有87美元。
如果在1900年投資煙草股1美元,持有到2010年的回報將是更驚人的630萬美元。押注比特幣,某種程度上就是在押注上述那些不太光彩的交易需求將長久存在並且逐漸轉移到比特幣。
比特幣總價值規模並不大
截止2017年10月19日共有約1660萬比特幣發行在外,總價值不到1000億美元。
如果未來上述合規和不合規的交易需求轉向了比特幣,那可以用一個中等發達國家的貨幣量來模擬比特幣的價值。下圖是一些中等發國家的經濟總量和貨幣總量,可見比特幣總價相比其潛在交易使用場景,以及對標的中等發達國家經濟總量,還在一個幾乎看不見的位置。
國家的態度
前述三個因素是有利於比特幣進一步發展的核心要素,而各國最近的態度則對比特幣的未來蒙上了了陰影。
近期各國也相應出台了打壓比特幣的政策。從中國禁止交易,到歐美收緊ICO,到俄羅斯傳言考慮取締,到韓國考慮予以征稅。目前各國對比特幣主要停留在監管上,而非一棒子打死,也許是因為比特幣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功能:去美元化!
總之,在比特幣生產成本持續上升,萬億應用場景的交易需求提供持續支持的背景下,國家的態度成為了關鍵。如果各國合力圍剿比特幣,從技術上阻止交易,那比特幣可能會歸零;而如果各國隻是監管、征稅,那比特幣的回報也許將和美國的煙草牛股媲美,這也就是比特幣的罪與漲。
最後更新:2017-10-25 11:37:13
上一篇:
阿聯酋央行行長:比特幣很容易被用於洗錢
下一篇:
比特幣是投資泡沫?不!他是金融交易的異類信用係統體係!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