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38 返回首页    go 人物


鹿晗关晓彤让整个网络快瘫痪了,但是,为什么呢?

西汉的时候,就有《邸报》出现了,也有“朝报”之称。

说白了,它们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专门刊登一些公告性的新闻(比罗马公元前59年的《每日纪闻》还早一个世纪)。

到了东汉改进了造纸术,于是大家才真正有了质量好一点的阅读性读物,朝报开始发挥它的效应:说些上面人想说的话,宣扬正能量。

朝廷的大政方针、官员人事变动,它的发行一直受到中央的严格控制,在宋朝时还是用手抄的。

大众其实对这些并不感兴趣,真正得人心,吸引眼球的,还是“小报”。

宋朝的官员手里,一般会有两种报纸,人前拿出朝报,关心国家大事,附近的人事变动。

然后茶余饭后,转身从枕头底下抽出小报,看看街头巷尾发生的八卦轶事,顺带还有皇上妃子之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别看这份小报很薄,它的身后,是一群一群奋不顾身投入媒体事业的记者们。

一般有三个方向:

内探:用尽一切办法,旁敲侧击捕风捉影到皇上和妃子们的情事,添油加醋整理出来。

省探:官员们的为人处世啊,作风严谨与否啊,后院有没有金屋藏娇啊,都在他们的职责范围,有时候飞檐走壁总是免不了。

衙探:深入百姓,进入监狱里面,看看各案的进程,有无冤屈或者耐人寻味的地方。

大家分工合作,一起为了媒体事业添钻加瓦。

北宋的大奸臣蔡京就倒了一次霉,在他们身上吃了亏。

蔡京就是那个一顿饭吃出新的世界的人

他吃得极其奢侈,最喜欢两道菜——“盐豉”和“蟹黄包子” 盐豉,不是豆豉,而是豆豉大小的黄雀胗(就是胃,很多人肯定吃过鸡胗啊鸭胗啊)

一头黄雀,一个豌豆大小的胗,蔡京吃一顿……需要300头黄雀。

另一道菜,蟹黄包子。

你可能会问,这有啥稀奇的,很多地方都有卖啊。 不对,你吃的那顶多只能算是“可能蟹黄末+一定面粉+必须添加剂辅料”包子,而人家吃的是纯蟹黄的……

而且做一顿包子,需要厨房几十个分部门配合,包括切葱组,切蒜组,调料组,酱汁组等等 一顿包子,约等于当时中产阶级40户一年的伙食开销(螃蟹当时贵到离谱)

小报上是这么说的:

“蔡京目不明而强视,耳不聪而强听,公行狡诈,行迹谄谀,内外不仁,上下无检”

简单来说就是,蔡京这人啊,能力没有多少,还特别狡猾,天天只懂阿谀奉承,是个大贪官大奸臣。

蔡京一听就急了,怎么办?顺藤摸瓜,要把这些家伙抓起来。

但怎么就抓不到人,因为你想想,人家既然敢写,就不会轻易让你找到的,比如说在天字街绿柳巷451号侧卧阁楼里面弄出来的报纸,拐了45个弯送到大街上,怎么找得到?

于是蔡京只好在朝报上不断澄清,大喊冤枉啊我是清官啊云云。

你还别说,这类澄清大家都不是很爱看,毕竟小报才刺激,有料。

后来,小报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严重侵犯了某些上头人的权益。

加上经常报道似真似假的新闻,皇帝和一些大臣果然,坐不住了,下令全面封杀小报,并规定逮到谁看小报就流放,告发者以资鼓励。

人们仍然前赴后继,对小报实在是不忍释卷,直到南宋灭亡,小报才逐渐消停。

所以啊,大家其实都懂,八卦的,新鲜的,捕风捉影也好,添油加醋也罢,大部分人都是喜欢这些的。

毕竟生活二字,我们已经有了衣食住行来保证“生”,至于“活”嘛,还是得有许多调味品的。

所以我们大概也知道了,八卦也许是大部分人生活的部分。

我们离不开的东西,但是至于是不是最重要的事,还是看了看就“哦,知道了”,转而去做自己事这样。

那就见仁见智了。

最后更新:2017-10-11 11:42:48

  上一篇:go 鹿晗公布恋情不想红,粉丝却蹭蹭涨了一百多万是何原因!
  下一篇:go 鹿晗关晓彤公布恋情,鹿晗:这是我女朋友关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