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人物
央行對ICO出手了,比特幣的泡沫要破在中國?
一睜眼,賬戶裏多了兩個億!周圍的兄弟們身價都漲了幾百萬!這種你能想象嗎?
剛進入首次代幣發行(ICO)圈兩個禮拜的成昆(化名)正被這樣的故事包圍,三觀備受刺激。
今年4月份以來,比特幣價格逐步走高,從6000多元一路震蕩上行,飆升至3萬元人民幣附近。這一波比特幣“牛市”的主要“推手”是ICO。
但現如今,對於那些還做著“一幣一別墅”、“一睜眼賬戶裏多兩個億”美夢的人,都該醒醒了。
今天(9月4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7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
這份公告將包括首次代幣發行(ICO)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定性為:一種未經批準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並且要求,從本公告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從ICO支持的融資幣種來看,比特幣和以太幣占比最高,二者合計占比達90%以上。公告一出,各種代幣價格發生暴跌,從央行15:00發布公告到16:30,比特幣和以太幣這兩大加密貨幣分布暴跌3.7%和11.66%,市值1個半小時內總共蒸發65億美元(約合424億人民幣)。
代幣發行融資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
央行等7部門的公告中還解釋稱,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代幣發行融資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此外,代幣發行融資中使用的代幣或“虛擬貨幣”不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製性等貨幣屬性,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除了要求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之外。公告還要求,已完成代幣發行融資的組織和個人應當做出清退等安排。
此外,本公告發布之日起,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台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
對於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代幣融資交易平台,金融管理部門將提請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閉其網站平台及移動APP,提請網信部門對移動APP在應用商店做下架處置,並提請工商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公告還對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提出了要求,這些機構不得直接或間接為代幣發行融資和“虛擬貨幣”提供賬戶開立、登記、交易、清算、結算等產品或服務,不得承保與代幣和“虛擬貨幣”相關的保險業務或將代幣和“虛擬貨幣”納入保險責任範圍。
從這份公告來看,監管部門對包括ICO在內的代幣發行融資下狠手了。
圈子裏盡是一夜暴富的神話
事實上,監管層的這次大動作是預料之中的。因為在9月2日晚間,中國首家比特幣交易平台——比特幣中國(BTCChina)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稱,該交易平台從9月2日起暫停ICOCOIN充值與交易業務,並將於9月3日星期日下午6點暫停ICOCOIN提幣業務。
那麼,為什麼ICO會引起7個部門的關注呢?
虎嗅評論員伯通在一篇《珍愛智商,遠離“區塊鏈”》的文章,以自己的小老板朋友遭遇割韭菜為例解釋稱:
當我的小老板朋友被拉去參加“幣神訓練營”之後,同行的小老板們紛紛表示根本聽不懂啥叫比特幣啥叫區塊鏈啥叫ICO,這時導師點撥了一下:你們就當這是“打新”就行了。小老板們立刻一臉恍然大悟狀。
中經豐利(北京)資本管理有限公司CEO微博
所謂“區塊鏈”項目的真實套路就是——項目對外發行“韭菜幣”,韭菜們拿比特幣(或者人民幣)按比率購買韭菜幣。韭菜幣的特點是,成本為零,總量有限,你買得越晚就越貴,而且越發越少,越來越難買到。項目方暗示:如果“打新”成功,韭菜將可以坐等韭菜幣升值,一個字:穩。
市麵上大多數“數字貨幣”、“區塊鏈項目”、“ICO眾籌”,都是打著“區塊鏈”幌子進行的投機遊戲,屬於完全的地下消息市,無任何監管保證,風險極高。
可是,如此高的風險,依然有上百萬人願意入局,原因隻有一個——暴利。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一位資深玩家總結:ICO的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誰誰誰又賺了上千萬,這是這個圈子裏的勵誌故事。
出現在股市裏的投機方法,在ICO裏一樣也沒落下。投資一個ICO項目,然後等它升值再賣出去,這是真正的投資邏輯。
於是出現了“莊家”。幣圈資深玩家老範聽說過的“莊家”,原來都是在股市裏玩的。
能被操縱的市場,才是好市場。散戶一提到莊家操縱市場,往往深惡痛絕,但是如果莊家能很容易地操縱市場,才會有人願意進來坐莊,舊莊賺了跑了,新莊又來,可能就能帶來一波波的高潮。
虛擬貨幣交易,不像股市,會設置漲停、跌停,開關市的時間。“7*24小時交易,無漲跌停限製,通過輿論、技術操縱市場也幾乎不會被追究,真是莊家的天堂,所以長期看漲。”該玩家總結。
老範認為,這一波會漲得這麼高,就是因為有很多新“韭菜”。新進的玩家看不清這個圈子的套路,信息不對稱,所以很容易被忽悠。
專家:90%以上的ICO項目是虛假的
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7月25日發布了《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麵向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台43家,完成的ICO項目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ICO融資規模和用戶參與程度呈加速上升趨勢。
ICO融資金額與參與人次時間走勢
其實也不是突然,因為在過去的3~4個月,央行已經花了很多精力來關注和研究ICO,包括央行在內的監管者和我個人的交流都比較多,所以也不能說是突然。
其次,近2~3個月,ICO項目的數量在中國越來越多,非常火爆。所以如果沒有任何的監管措施、央行不出手的話,恐怕裏麵的欺詐將會越來越多,最終甚至影響到社會穩定問題。
關於央行對ICO代幣定性為涉嫌非法融資、金融詐騙等,鄧建鵬表示:
以我的調研,ICO有90%以上的項目是虛假的,所以有很高的風險。這些ICO項目確實像央行定性的那樣,可能涉嫌到非法集資或者金融詐騙,而且比例是很高的。
但是,鄧建鵬認為,如果把所有的ICO都“一刀切”、叫停,還有待商榷,因為有很少的ICO項目確實有創新的價值,這些項目的區塊鏈技術的創新確實是存在的。如果把這少部分有創新價值的ICO項目和企業也一起叫停,則有點可惜。所以應該就嚴厲打擊詐騙活動的ICO項目發起人,然後把這些有創新價值的項目保留下來。但這樣做的話,就會加大央行作為監管者的執法成本,執行起來也比較困難。
美國證監會:謹防ICO騙局
這些聲稱擁有ICO技術的公司,可能存在“拉高出貨”和“市場操縱”的兩種欺詐可能。
Peter Tatarnikov是ICO認證委員會的主席和創始成員,他在闡述建立ICC的大環境以及目標時表示:ICO認證服務是我們現有技術認證服務的補充。通過ICO募集資金的方式越來越受歡迎,但這一過程充滿了對發行商和投資者的挑戰——因此,為金融技術公司搭建最好的募資方式是很有必要的。金融委員會現在很高興地向符合條件的公司提供認證,讓他們可以嚐試ICO。
在過去的幾周時間內,ICO和SEC的最新公告都成為了熱門話題。在今年籌集了幾十億美元之後,一些人認為ICO的環境似乎超出了監管範疇,美國監管機構似乎也同意這一點。日前,一家名為Protostarr的初創公司便因為SEC突如其來的一通電話而關門歇業,在兩周前開始的一個ICO項目中,Protostarr籌集了價值大約4.5萬美元的以太幣,用於建立一個收入分配D-App(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
《福布斯》專欄作家、區塊鏈組織Protostarr創始人吉布森(Joshua Gilson)在接受比特幣新聞網采訪時表示,“SEC的調查人員打電話給我,要求我提供有關Protostarr的信息。”SEC的問話方式讓吉布森感覺到有找律師的必要,但隨後熟悉美國證券交易監管程序的律師都未能給他滿意的答複,所以Protostarr最後決定將投資者所購買的以太幣全部退回。
最後更新:2017-10-07 23:56:44
上一篇:
道瓊斯:中國叫停代幣發行融資 比特幣大幅走低
下一篇:
團滅!代幣全線大跌 比特幣20分鍾內暴跌2000元
矽穀大佬:比特幣既像黃金又安全 被低估巨大潛力
比特幣價格衝擊6000美元後轉跌 5700美元或成價格支撐
巴菲特:比特幣是真正的泡沫,它無法創造價值
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場外交易份額從5%上升至20%
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比特幣場外交易監測報告:三家場外平台兩周交易額達6.8億元》
共享晚報:巴菲特狠批比特幣,稱其為真正泡沫;PayPal聯合創始人:比特幣像一種儲備貨幣;穆迪報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威脅遙遠可期
比特幣買房成為現實,紐約、迪拜等5大城市開創先河
比特幣逆勢上揚後,騙子偽裝成銀行想空手套白狼!
比特幣價格不像鬱金香狂熱的5個原因
眾多“專家”看空比特幣,比特幣真的是“泡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