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58 返回首頁    go 人物


谘詢資深製漂人,釣魚人如何選漂?

一根釣竿在手,天下任我走,手持釣竿,物我兩忘。我隻關心釣魚的知識、技巧、心得和樂趣!聽說關注我的人都是魚獲大增、快樂更多!

常聽一些人議論麼麼漂怎麼怎麼好,出口脆有頓感幅度還大。麼麼漂靈敏度不夠出口肉更甚至一抬杆有魚而浮漂根本沒有動作,這破漂魚吃食都不出動作。什麼樣的漂為好漂,什麼樣的漂不好,我相信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答案。

其實我自己認為浮漂自身並沒有什麼優劣之說,適合與否是用漂標準。比如有兩顆同批次的浮漂,除了自重不同(浮漂的吃鉛量也不同)外其它技術參數都一樣,如一顆吃鉛1.8克另外一顆吃鉛2.0克。把這兩顆漂分別插在同一線組上都調平水。由於這兩顆漂的體積一樣所以排水量也一樣。換句話說這兩顆漂的浮力一樣,線組的質量也一樣。但線組的質量分配不同如:A線組吃鉛1.8克+浮漂自重1.0克=2.8克B線組吃鉛2.0克+浮漂自重0.8克=2.8克。

看出來來了嗎?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上麵重(浮漂)下麵就輕(鉛墜),上麵輕(浮漂)下麵就重(鉛墜)。其實區別在於水線的鬆緊度不一樣,B線組的水線比A線組水線的繃緊度更高,所以在魚就餌的力剛夠啟動線組的情況下B線組出口會更直接動作更脆。如魚就餌的力度增加超過啟動線組所需要的力,那麼A線組浮漂出的動作也一樣會有力度(頓感強)這就是釣生口活性高的魚有人感覺什麼漂都行的原因。結論:B款漂可以代替A款漂,但A款漂卻不可以代替B款漂。買漂在等同條件下還是選擇輕一些的浮漂。

以上舉例是同體積浮漂的選擇與應用。下麵說說兩顆浮漂的吃鉛量相同,但浮漂的號數也就是大小體積不一樣(其它條件等同)。比如一款浮漂有三個號,1號吃鉛1克,2號也吃鉛1克。目前市場上這種情況很多,如果釣輕口魚一定是1號漂好用。1號漂自重(輕)+吃鉛1克(線組質量)小於2號漂自重(重)+吃鉛1克(線組質量)漂體積小,浮力就小,水阻小更易啟動。如果魚就餌啟動線組的力夠大那麼2號漂出動作(頓感)會比1號漂好。但這種魚情用再大一號的浮漂線組的效果會好於2號漂的線組。結論:買漂還是買吃鉛量大的浮漂。

但我們不能一味的追求浮漂的吃鉛比,什麼事物它都有個度。我曾經谘詢過資深製漂人,目前的製作工藝浮漂的最佳吃鉛比在2.0——2.5倍,如果在做大的話,一個是浮漂的強度無法保證,還有就是浮漂的穩定性。說白了空氣中的溫度和水溫的差距大——影響調漂的精準度,早——中——晚的水溫差距大浮漂的漲目和降目現象更明顯,釣魚人把控浮漂的難度會更大,這種現象玩過大棚的應該都會有切身體會。

浮漂的強度是我們購買浮漂的重要指標,強度從哪兒來,一是浮漂材料的選擇,二是工藝(漂腳和漂尾的銜接工藝,漂身的拚接工藝)三是油漆。我感覺前兩項目前市場上的絕大多數浮漂都沒啥問題,關鍵是油漆工藝是否過關。好的漂體油漆不但強度高還得有韌性。目前市場上的浮漂的弊病一是爆腳和爆肩,二是穩定性不夠(漲目和降目幅度過大)。釣一天魚收杆後擦拭浮漂,有些浮漂的漂身會出現微小氣泡,手感不再光滑。這些都是浮漂油漆工藝不過關的直接表現。一款好漂要求強度高不愛爆,穩定性還要好。

還有就是漂尾了,好的漂尾透光度好,視目清晰。由於每個人對色譜的敏感度不同,所以漂尾顏色隻要自己看著舒服不費勁就可以了。比如我自己對紅和綠比較敏感,那種紅綠的格目看起來比較舒服,但對黃和黑不太感冒看起來費勁。浮漂的同心度我認為隻要偏差的不是太大對讀漂和出口沒啥影響。更多的是影響購買時的心情。誰不願意花錢買個完美呢。

以上對浮漂的解讀更多的是從釣底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的。釣浮更多的時候是競技環境下的特殊魚:魚追餌的速度,吞餌的力度,魚層的深淺,生滑程度,釣法的配合等綜合因素來選擇浮漂。不過競技釣滑魚在特定的魚情下選擇吃鉛比小的浮漂會更有優勢,說白了就是人為的為魚設置障礙來過濾假口,更好的撲捉到真正的入口動作減少空杆率。

最後更新:2017-10-18 09:26:17

  上一篇:go 三天兩頭冷空氣來襲,釣魚如何知道魚開不開口
  下一篇:go 釣魚知識:筏釣翹嘴魚的實戰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