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機器人
人工智能“聯姻”眼視光醫院建智能研發基地
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人工智能聯合研發基地。 杜燕 攝
中新網北京8月22日電 (記者 杜燕)能精準協助醫生診斷、能預測近視青少年視力變化……這些都在人工智能進入眼視光領域後,都可望變成現實。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攜手醫療領域人工智能領軍企業Airdoc,建立人工智能聯合研發基地,致力於眼視光領域應用方麵的智能化推進和學科建設,以更好地服務於更廣大患者。
中國是世界上失明和視覺損傷患者數量最多的國家,數據顯示中國約有5.5億近視患者、1000萬青光眼患者、600萬白內障患者及1160萬眼底新生血管疾病患者。同時,屈光不正、青光眼和白內障等致盲性疾病逐步呈現年輕化趨勢。
如何更便捷、更廣泛地進行眼科疾病的篩查?如何讓醫生快速診斷眼部疾病?又能否實現兒童視力變化的預測,從而更好地保護眼睛?……種種的疑問,在人工智能與眼科大數據“聯姻”後不解自答。
一直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識別醫學影像的Airdoc公司,聯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展開戰略合作。根據簽約的戰略協議,雙方將共同建立眼視光人工智能聯合研發基地,探索基於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智能眼視光中心、智能眼病影像中心和智能眼科分診係統等,並且發揮雙方在眼科大數據和AI應用方麵的優勢,在醫療、教育、研究方麵開展合作。
具體而言,首批人工智能的合作主要有:白內障智能手術平台、圓錐角膜智能輔助診斷、眼科的智能分診、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智能預測。
以青少年近視進展的智能預測為例,記者了解到,從2000年起,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就建立了視光門診部管理信息係統,收錄眾多視光驗配的數據、視光矯正的數據、使用的相關藥品、眼科領域其他病症等。此次,雙方合作開展的智能預測,是基於現有數以萬計的驗光記錄,建立人工智能模型,通過人工智能的設施,預測3至17歲近視少年兒童從當前到18歲的近視進展,進而指導臨床驗配和視光方麵診療的一些勘測。
“一拍即合,都希望把這件事情做紮實、透徹,能夠影響很多人的生活。”Airdoc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大磊談到雙方的合作時表示,雙方將會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和臨床醫生有機結合、眼科設備的智能化、眼科全方位智能服務等,最終完成眼視光人工智能產品在國內落地使用,眼視光走向人工智能+時代,從而推動眼健康產業發展。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院長瞿佳表示,目前中國的眼視光醫生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中國功能性眼病量大麵廣,人工智能將為其發展添加更強動力。“但是人工智能在臨床的結合應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一個被證明有潛力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技術,我們應充分利用現有條件進行積極探索研究。”(完)
最後更新:2017-08-23 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