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91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2017哪些科技名詞最火?人工智能已進入炒作高峰!

技術的發展往往遵循一個可預期的模式,即先是萌芽,然後炒作,而後幻滅,接著才是技術成熟後的穩步爬升,最後到達應用高峰。研究分析機構Gartner每年都會推出這樣一個分析新興技術發展趨勢的技術炒作周期報告。

近日,2017年的新興技術炒作周期報告剛剛出爐,報告聚焦了前端、後端與平台發展的三大趨勢,提出了AI將無所不在,體驗將透明化和沉浸式,以及平台全麵數字化的觀點,認為企業架構師和技術創新領袖探索和設想這三大趨勢,從而理解其對自己公司的未來影響。從曲線圖可以看出,物聯網、虛擬助手、聯網家庭、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無人車、納米電子、認知計算以及區塊鏈正處在炒作的高峰。

人工智能無所不在(AI)

Gartner把深度學習、深度強化學習、一般人工智能、無人車、認知計算、無人機、會話式用戶接口、企業分類、本體管理(Ontology management)、機器學習、智能微塵、智能機器人、智能工作環境等均列為AI技術範疇。

在人機大戰等吸引眼球的活動助推下,很多AI技術目前正處在炒作的高峰期。比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認知計算以及無人車等。智能機器人也即將進入炒作高峰。

其中的典型是AI使能的無人車技術。由於無人車可以減少事故、改善交通,甚至還可能令都市化放緩——因為大家不用開車後可以把路上的時間用上,住在市區中心也就沒那麼大的必要了。正是因為這些技術所帶來的美好願景,使得好些AI技術都處在期望的膨脹期。現在大家還開始對最高級別的AI,一般人工智能產生了憧憬,但是姑且不論一般AI,發展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相對成熟的AI所涉及的複雜度和成本卻會帶來參與者帶來挑戰。

對比2016年的炒作周期曲線可以發現,有些太過超前的概念仍然不慍不火,比如智能微塵。有些概念因為炒作過高已經迅速進入到了幻滅期,比如商用無人機去年還處在觸發期,今年就已經接近幻滅期邊緣了。相對而言,正處在炒作高峰的深度學習和機器學習技術有望在2到5年內達到技術成熟。

透明化沉浸式的體驗

AI有時候看不見摸不著,但體驗技術卻是人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所謂的透明化沉浸式體驗,是指技術將突破人、企業以及物之間的障礙,把透明性帶到這三者中間。同時,隨時技術變得更加適配性、上下文化以及流動性更強,交互技術也會變得愈發以人為中心。

Gartner把4D打印、增強現實、腦機接口、聯網家庭、人類增強、納米電子、虛擬現實以及體顯示(volumetric display)技術均歸為透明化沉浸式體驗技術。

這其中最近幾年炒作得最厲害的要屬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不過這兩種技術在今年的曲線中的位置仍讓基本維持不變。虛擬現實已經處在穩步爬升期,增強現實也準備走出幻滅期的穀底。但是,這兩者距離大規模消費化的普及似乎還比較遠。相對於去年,Gartner對VR技術的預測更為樂觀一些,認為這項技術將在2到5年內達到成熟。

其他的技術當中,聯網家庭和納米管電子仍然處在炒作周期的高峰,尤其是聯網家庭更是達到了周期曲線的頂點。而通過智能材料無需連接任何複雜的機電設備,就能按照產品設計自動折疊成相應的形狀的4D打印、腦機接口、體顯示、人類增強技術等較為前沿的技術正在逐步向創新觸發期的坡頂發展。

數字化平台

技術正在日益平台化。Gartner把5G技術、數字分身(Digital Twin)、邊緣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平台、光流硬件、量子計算、Serverless PaaS、軟件定義安全等平台的基礎性技術均歸為數字化平台類趨勢。

其中5G是今年開始出現並且升溫的新興趨勢,這是因為不少國家的運營商已經建立或打算建立相關技術的試點。另一個今年新出現的趨勢是Serverless PaaS,這種把平台基礎服務轉交第三方的平台技術因為可以讓後端開發者擺脫運行後端應用程序所需的服務器設備的設置和管理工作而逐漸引起關注。而隨著技術標準逐步集中到幾大陣營,物聯網平台也開始進入到炒作的高峰期。

作為從加密貨幣的核心技術之一的區塊鏈仍然熱度不減,被視為各種去中心化平台創新的核心。但是區塊鏈的各種開發和推進計劃大多數仍處於alpha或beta測試階段,企業仍然沒有考慮好如何去利用這種技術,而缺乏用例以及比特幣的波動性也讓人對這項技術的可行性產生了擔憂。

總得看來,隨著企業從孤立的煙囪式業務運營朝著相互關聯的生態體係演進,技術也在從區域化的技術基礎設施向生態體係使能平台發展。企業必須思考如何創建以平台為基礎的商業模式,考慮需要哪些技術來支撐這些行動。

最後更新:2017-08-25 00:04:03

  上一篇:go 聚焦世界機器人大會——機器人將取代哪些工作?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是否會失控?存在什麼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