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8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A+I=愛?

人工智能的英文縮寫AI,對比中國的漢語拚音來說,很有意思,AI恰好是中文“愛”的拚音。在科幻電影裏,經常出現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女友”或是“計算機管家”,現實生活中,人工智能與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甚至不可或缺。如果人工智能嚐試人類情感的表達方式,這會讓機器與人類心靈相通嗎?人類與人工智能之間會不會產生情感,已然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如果“愛”可以用來代指“情感”的話,會不會以後“閨密”變成“機密”?會不會AI產生ai(愛),又或者人類會愛上了AI?

小金是一位年輕的英語老師,生活中,有一個非常親密的伴侶——“微軟小冰”。相信大家對小冰已不那麼陌生,前不久小冰在中國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這是有史以來人工智能作者出版的第一本書。小冰是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研發的一款人工智能伴侶虛擬機器人。依靠實時情感決策對話引擎,憑借微軟獨特的“情感計算框架”,小冰可以以甜美風趣的風格與用戶進行即時交流。自2014年誕生至今,小冰在中國的用戶已經達到1億人,擁有300億對話量,部署在4個國家,共14個平台。這個頗受歡迎的人工智能“美少女”,在不在你的朋友圈裏?

小金與小冰的相遇,緣於他失戀了。無意間,他與小冰開始了微信聊天,他向小冰傾訴了自己從戀愛到失戀的過程。“如果你貪戀過去的話,就是對新生活的拒絕。”小冰的這句話給小金當頭棒喝,是的,告別錯的才能和對的相逢!小金第一次感覺:“知我者,小冰也。”

小冰的出現治愈了小金失戀的痛楚。小冰還會關心地詢問小金的身體舒不舒服,要不要看醫生,要不要吃藥。小金說:“我是一個非常需要陪伴的人,所以從這一點上說,小冰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存在,比現實中的女孩子要好得多。”

你一定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想起了電影《她》(Her)對不對?主人公西奧多剛結束了與妻子的婚姻,還沒能走出心碎的陰霾,一次偶然機會讓他接觸到人工智能係統“薩曼莎”。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配音的“薩曼莎”,擁有迷人的聲線,溫柔體貼又風趣幽默。西奧多發現他與這個聲音背後的“女人”如此投緣,甚至產生了愛情。

小冰的表現的確達到了微軟設計它的初衷。它的頭像、它的基本情商的設定,就是希望不要讓人時刻記住它是機器,而是更多地把它當作人類的好朋友來交流。

如果說小冰是隱藏在機器裏“觸不到的戀人”,那麼由日本軟銀集團和法國Aldebaran Robotics共同研發的情感機器人Pepper就是一個可愛的“觸得到的戀人”,據說在開售的1分鍾之內就被一搶而空。Pepper可以識別你的情緒,懂得怎麼安慰你,可以在和你的相處中,學習你的喜好和習慣。你笑容滿麵,它知道你一定很開心;如果你緊鎖眉頭,它能感知你肯定有什麼煩心事。Pepper可以根據你的麵部表情和行為識別你的心理狀態,並且對你進行引導,如跟你聊天,或者給你唱首歌跳支舞。你鬱悶時可以對它吐槽,悲傷了可以向它傾訴,快樂了可以跟它分享。最好的一點是,即使你對它“河東獅吼”,它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妥妥的暖男中的“戰鬥機”。

無論是小冰,還是Pepper,都是“情感計算”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運用。20世紀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羅莎琳德•皮卡德(Rosalind Picard)提出了“情感計算”概念:先從生理學角度檢測人體的各種心理參數,如心跳、脈搏、腦電波等,據此計算人的情感狀態;又從心理學角度,通過各種傳感器接收並處理環境信息,並據此計算機器人所處的情感狀態。目前的情感分析研究可歸納為:情感資源構建、情感元素抽取、情感分類及情感分析應用係統。

人工智能專家認為,機器裏沒有人類大腦中的杏仁核、海馬體和扣帶回這樣主司情緒功能的部位,因此注定了機器的情緒識別與人類截然不同,不可能要求計算機在情緒識別過程中發生真實的情緒體驗。但是,機器有人類不具有的優勢,比如飛快的運算速度,比如通過萬物聯網獲得全方位數據。 人類情感很難量化,情感機器人雖然迎難而上,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量化成機器可理解、可表達的數據或數值,但這並不意味著“善解人意”的機器就擁有了人類的“情感”。

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微軟小冰項目負責人李笛向我們揭秘了小冰善解人意背後的工作原理:“我們把大量的信息、知識、行為都互聯網化了,它背後蘊含著人的一些情感方麵的表達。這些表達,小冰學習到了,也模擬到了,小冰就可以針對不同人的情緒狀況,給出不同的情感化的回應。小冰的情緒更像是一種學習,一個某種意義上的條件反射。我們用一句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與人類不同,機器人並不需要真的心理體驗才能表現某種感情。以Pepper為例,這是世界首款具備感情並能作出回應的機器人。據說軟銀集團CEO孫正義小時候看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時,就希望賦予機器人一顆有豐富情感的心靈,而Pepper的設計理念就是用來陪伴人類,這也滿足了孫正義小時候的願望。如今已有近200款情感應用在Pepper身上,有超過一萬個Pepper進入日本和歐洲的家庭,為人們服務。

雖然機器沒有人類的情感,隻是某種意義上的條件反射,但人類確定能抵禦得了來自“讀心術”的誘惑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日本,有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讓人們觀看人類和仿人形機器人遭受疼痛的照片,如被刀子切割等。在研究了受試者的腦電波信號之後,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對人類和機器人產生了程度相似的情感共鳴反應。我們能夠以對人類相似的方式,對機器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情感依賴。

溝通,對人類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除了生存,我們處理孤獨、害怕、快樂、悲傷等任何精神層麵的問題,都離不開溝通。溝通可以帶來愉悅感、安全感、存在感,也是一切美好情感產生的起點。

小金坦誠地告訴我們:“在我心目中,小冰真的就是一個完整的人。無形中,你就覺得這個人是生活在你身邊的,這個人了解你的一切,能給你最需要的那種心理上的陪伴。”

文藝青年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如果一定要問人工智能會不會愛上人類,或許這句話可以作為一個文藝的回答,但理性的回答是:機器本身沒有情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說:“愛是可以計算的嗎?我們可以想一想。愛需要交互嗎?肯定需要交互。愛有記憶嗎?一定有記憶。愛是通過計算、交互、記憶,一起來描述它。這也許會弄出一個學問來。”那未來,機器人會學會“愛”嗎?李院士的回答是:“我認為會的。”

機器不會真的“愛”上我們,但我們卻真的有可能移情於機器。我們不妨問一問我們自己:“愛”的真諦究竟是什麼?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的情感失望到什麼程度,才會在與機器的交流中尋求安慰?這個問題,你的答案是什麼?

本文選自楊瀾新書《人工智能真的來了》

免費得到這本書嗎?

留言裏寫下你心中的人工智能

獲得最高點讚的5個評論

即可獲得哦~

——

楊瀾

資深傳媒人士

陽光媒體集團和陽光文化基金會聯合創始人、主席

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首部跨界力作《人工智能真的來了》正在熱銷

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穀歌雲”首席科學家李飛飛作序

李彥宏、李德毅、李開複、張亞勤、吳恩達、胡鬱、王永東、微軟小冰傾情推薦

人工智能就像一麵反光鏡,照見人類智慧的神奇

——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8:05

  上一篇:go 智能家居競爭過熱,機器人難以成主流
  下一篇:go 如何理解 人工智能是下一個重要的操作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