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8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如何理解 人工智能是下一個重要的操作係統

“安卓之父”Andy Rubin在發布他的Essential Phone的時候,他還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操作係統每12年演化一次,70年代是個人電腦的MS-DOS係統,80年代是Macintosh和Windows,到了90年代變成了互聯網,而到了現在就變成了移動互聯網。期間,操作係統涵蓋的範圍越來越廣,互相之前也有著承接關係。那麼,下一個操作係統是什麼呢?下一個平台又是什麼?

其實不太明白為什麼Andy Rubin要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稱作操作係統,但如果參考他一年前在Code/Mobile大會上的發言,其實這裏所說的操作係統,更像是計算平台。

個人認為,現在的AI,無論是用在語音識別、智能汽車,還是智能推送,包括AlphaGo的下圍棋,其本質上是對海量數據的計算。

以高鐵、電商、支付寶和共享單車這“新四大發明”為例。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說這四個產品都是互聯網產品,以及為什麼算是“發明”,畢竟高鐵並不是中國“創造”出來,而是基於多方技術改進的。

但事實上,如果把這四款產品看成線下人流和線上數據流的話,就好理解的多。雖然國外很早以前就有時速200公裏以上的高速鐵路,但客流總量遠遠不及中國。基於中國龐大客流的所帶來的12306這樣一個計算平台,才是中國高鐵真正值得驕傲的地方。

有人說12306還是很難用,但畢竟12306經受住了每年春運250億次日查詢量、400億次日瀏覽量的考驗。請注意,這兩個數字隻是每天的查詢和瀏覽量——很顯然,這不是其他哪個國家能隨隨便便做到的。

電商則早已開始提供“千人千麵”的服務,也就是根據每個人的訪問和購買習慣,提供專屬推薦。雖然這一功能不甚好用,但對於廣告商來說,其投放的精準度相比以往已經有了質的提升。

而支付寶和共享單車,前者是提供金融數據的計算,後者是個人出行數據的計算。再加上未來公交地鐵出行也可以全麵在線支付,那麼,一個基於用戶衣食住行全方麵多維度畫像的“物聯網人”雛形,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那麼,要想處理這樣海量的數據,依靠現有計算平台顯然是不夠的,因此,人工智能的加入,非常有必要。

比如說,現在對每個物聯網人,還隻是處於簡單的打標簽階段。等未來社會信用體係和第三方個人征信係統建立好之後,每個自然人的行為都會實時映射到對應的物聯網人身上,並反映在各類“信用分”上。而信用分可以反過來影響自然人的行為。比如有人亂停共享單車,信用分降低,每月花唄借唄的可透支額度下降。為了更好的買買買,人們就會更加遵守社會規範。類似這一切,如果未來都通過AI來自動執行,那麼,整體效率就會空前提高。

而這之間,需要的隻是算法的優化和提升,並不需要什麼“操作係統”來給AI服務。或者說,未來無論是智能汽車、高鐵售票、還是語音助手,都可以而且也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設計操作係統,並引入AI平台,但並不是說,AI本身就是一個操作係統,不然,這未免有些侮辱AI的智商了。

最後更新:2017-08-24 23:58:04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A+I=愛?
  下一篇:go 看,機器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