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机器人
如何理解 人工智能是下一个重要的操作系统
“安卓之父”Andy Rubin在发布他的Essential Phone的时候,他还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操作系统每12年演化一次,70年代是个人电脑的MS-DOS系统,80年代是Macintosh和Windows,到了90年代变成了互联网,而到了现在就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期间,操作系统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互相之前也有着承接关系。那么,下一个操作系统是什么呢?下一个平台又是什么?
其实不太明白为什么Andy Rubin要把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称作操作系统,但如果参考他一年前在Code/Mobile大会上的发言,其实这里所说的操作系统,更像是计算平台。
个人认为,现在的AI,无论是用在语音识别、智能汽车,还是智能推送,包括AlphaGo的下围棋,其本质上是对海量数据的计算。
以高铁、电商、支付宝和共享单车这“新四大发明”为例。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说这四个产品都是互联网产品,以及为什么算是“发明”,毕竟高铁并不是中国“创造”出来,而是基于多方技术改进的。
但事实上,如果把这四款产品看成线下人流和线上数据流的话,就好理解的多。虽然国外很早以前就有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但客流总量远远不及中国。基于中国庞大客流的所带来的12306这样一个计算平台,才是中国高铁真正值得骄傲的地方。
有人说12306还是很难用,但毕竟12306经受住了每年春运250亿次日查询量、400亿次日浏览量的考验。请注意,这两个数字只是每天的查询和浏览量——很显然,这不是其他哪个国家能随随便便做到的。
电商则早已开始提供“千人千面”的服务,也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访问和购买习惯,提供专属推荐。虽然这一功能不甚好用,但对于广告商来说,其投放的精准度相比以往已经有了质的提升。
而支付宝和共享单车,前者是提供金融数据的计算,后者是个人出行数据的计算。再加上未来公交地铁出行也可以全面在线支付,那么,一个基于用户衣食住行全方面多维度画像的“物联网人”雏形,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那么,要想处理这样海量的数据,依靠现有计算平台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人工智能的加入,非常有必要。
比如说,现在对每个物联网人,还只是处于简单的打标签阶段。等未来社会信用体系和第三方个人征信系统建立好之后,每个自然人的行为都会实时映射到对应的物联网人身上,并反映在各类“信用分”上。而信用分可以反过来影响自然人的行为。比如有人乱停共享单车,信用分降低,每月花呗借呗的可透支额度下降。为了更好的买买买,人们就会更加遵守社会规范。类似这一切,如果未来都通过AI来自动执行,那么,整体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而这之间,需要的只是算法的优化和提升,并不需要什么“操作系统”来给AI服务。或者说,未来无论是智能汽车、高铁售票、还是语音助手,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设计操作系统,并引入AI平台,但并不是说,AI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系统,不然,这未免有些侮辱AI的智商了。
最后更新:2017-08-24 23:5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