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3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秀前沿科技 一秒作詩還能跨年齡刷臉識別

“科普大巴”內,兩位小朋友與智能機器人對話 記者郭良朔 攝

“山川萬裏鑄忠魂,日月星辰照我心。氣貫長天乾坤朗,身披上馬百花繽。”“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乾坤隻在掌握中,五湖四海歸一望。”這兩首詩,哪一首是人創作?哪一首是機器作的?

以“黃鶴樓”為題,一秒鍾作詩

9月2日,武漢科技館,百度公司來漢舉行科普活動,通過“科普大巴”展示人工智能核心技術,引來不少市民圍觀。現場,大部分市民稱難以分辨機器與人類的作品,如果無法分辨,就可以認為這一人工智能通過了圖靈測試。百度工作人員揭曉,前一首是機器一秒鍾作的詩,後一首是司馬光的《登山》。

“百度大腦”是通過算法分析、“學習”數以萬計的唐詩宋詞,“學”會作詩的,市民可依據任何文字為題,令機器作詩。記者當即以“黃鶴樓”為題,一秒鍾,機器便交出作品:一雙黃鶴下汀洲,十二闌幹倚畫樓。江上煙波何處是,岸頭楊柳係行舟。據悉,市民可以在手機百度中語音搜索“為你作詩”,即可打開界麵,輸入任何標題。

根據語境回答問題

現場,主辦方向市民展示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機器翻譯、智能家居等人工智能技術。語音識別在如今的智能手機上已成為“標配”,但“百度大腦”強大的地方在於其可以理解上下文語境。工作人員問一台裝有“DUER OS”係統的“小魚”智能小機器人:“小魚,小魚,武漢今天的天氣怎麼樣?”機器很快通過搜索作出回答。工作人員又問:“那上海呢?”機器同樣很快給出了上海的天氣。“我問第二句的時候,並沒有提到天氣,而機器卻能理解我是在問天氣,這對人來說很容易,但對機器來說很難,這就是其智能的地方。”工作人員介紹。

走失20年識別兒時照父子相認

現場還有一個“找出所有鸚鵡”的遊戲,記者花了14.9秒的時間,才從幾十張非常相似、令人眼花繚亂的圖像中,找出所有的鸚鵡,而機器隻用了0.7秒。“圖像識別可用於刷臉。”百度公司工作人員介紹,機器通過比對人臉上的72個特征點進行識別,不管光線是否良好,人臉是笑還是哭,均可順利識別,甚至可以跨年齡識別,特別適用於尋找走失兒童。“曾經有一個孩子走失了20多年,他的父母上傳了其4歲的照片,他自己上傳了7歲的照片,最後機器識別成功,父子相認”。

最後更新:2017-09-03 21:08:47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 5G概念初翹頭,量價暴露上漲空間,後市必定漲不停
  下一篇:go 3天時間、11位專家學者,打造“人工智能 無人駕駛”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