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新龍頭橫空出世,溢價20倍收購人臉識別,下周將飆升成妖

上周指數終於突破壓製長達八個月之久的3300點,牛市真的來了?張波認為未來兩周才是關鍵,本輪突破的隱憂顯而易見,不得到有效性確認,一切都還需淡定。本刊特約作者玄鐵表示,市場技術麵仍未擺脫熊市陰霾。另外,強監管+大擴容的製度熊市,以及全流通堰塞湖般高懸,兩者堪稱A股市場長期利空。股市大牛行情出現的幾率因此降低。

上證50指數最近連跌三天,收出“三隻烏鴉”的空頭形態,預示中報行情炒作漸入尾聲。再加上A股素有逢重大政治會議必跌的傳統,9月份雖有一波搶收行情,但是衝高回落幾率較大。

盈利改善支撐藍籌牛市

經曆7個月的結構性行情之後,A股在8月迎來全麵開花的格局,創業板指以6.51%的月度漲幅,領漲全球股市。滬綜指和深綜指分別上漲2.68%和3.5%,二者年內漲幅則分別為8.49%和-0.65%,技術麵仍未擺脫熊市陰霾,目前仍是恢複性上漲行情,基礎不牢易有反複。

從年內表現看,滬強深弱的走勢,正是估值回歸的縮影。上半年,滬市和深市公司分別實現淨利潤1.34萬億和1.6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6%和25.25%。滬市盈利增速約為深市的一半,但滬市整體漲幅卻遠強於深市,這是因為滬市靜態市盈率18倍,遠低於深市的36.8倍。

最明顯的例子是,銀行板塊年內漲幅達23.43%,動態市盈率僅6.51倍,成為機構增持的主要品種。招商證券研究員仍看漲四大行股價,稱其“當前正處於至少五年級別業績持續向上的起點上,屬於長期必有持倉”。

相比之下,創業板指年內跌幅達4.93%,根本原因仍是業績增速難以支撐高估值——整體近60倍的市盈率,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僅增長6.02%。這也驗證本輪行情主基調仍是強監管和大擴容下的估值回歸。近期績差題材炒作卷土重來,為機構短期自救行情,可持續性待觀察。

最後更新:2017-09-04 14:08:49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各種各業的機器人造型,千姿百態!
  下一篇:go 全球首款AI芯片來自華為!人工智能這麼玩,三星害怕,蘋果嚇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