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7
機器人
人工智能會讓你失業嗎?
PP魯攝於瑞士盧塞恩
AlphaGo大勝人類頂尖棋手,人工智能浪潮洶湧而來,拋給我們普通的老百姓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人工智能會讓自己失業嗎?
是的!
可能你的朋友圈裏已經被類似悲觀結論刷過屏,比如《在金融領域,一批人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上演殘酷大清洗…》,還有《剛剛宣告:同聲傳譯即將消亡!》等這種聳人聽聞的標題黨。或者也看了各位專家的論斷,比如互聯網創業教父李開複關於人工智能技術的隱憂:《李開複紐約時報專欄文章 | 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真正威脅》。
標題黨們為了點擊閱讀量肯定是要製造這種威脅論,但是人工智能技術所帶來的衝擊確實需要每個人引起高度關注,並且思考個人的未來發展。跟李開複博士觀點一致,PP魯也認為,人工智能的迅勐發展將會給未來就業市場帶來巨大衝擊,未來中產階級將不斷縮小甚至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兩極分化的金字塔社會結構。
那麼人工智能到底是什麼?借用李開複博士對人工智能的通俗解釋:
粗略來講,人工智能技術指的是獲取某一領域(比如貸款償還記錄)的海量信息,並利用這些信息對具體案例(是否應給某人貸款)做出判斷,以達成某一特定目標(貸方利益最大化)的技術。
也就是說,這種人工智能是讓機器學習數據的過程,所以叫做機器學習技術。就是把解決某個問題的某一類數據扔到計算機裏,讓計算機努力去發現數據背後的規律,最後擁有了對這一類數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於是,計算機突然就擁有了“圍棋”、“人臉識別”、“同聲傳譯”等牛逼技能,而且成為了武林高手,無往不勝。
不太了解技術的朋友可能會覺得,人工智能確實厲害,但是機器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就算會下棋,機器也不懂圍棋之美,這種無感情的機器,下棋再厲害又有什麼用呢?
其實最可怕之處就在於,現在的機器沒有感情,卻擁有著比人類還準確的技能。因為,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都是做著簡單普通的重複性勞動。比如出租車司機、售貨員、快遞員等等。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工作一天兩天就能學會,之後都是在不斷重複。資本家隻相信金錢,不相信眼淚。同樣的工作內容,讓一個人類去做和讓一個機器去做,資本家隻會選擇那種讓自己獲利最高的選項。那麼,當人工智能技術足夠成熟,技術廉價到比人力成本低的時候,那時候人類分分鍾被下崗。更重要的是,計算機比起人類來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不會跟老板勾心鬥角,更不會因為沒有升職加薪而撂挑子走人。因為隻要計算機不宕機,就能夠持續不斷提供結果輸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機器其實比人類更靠譜。
除了刷爆你朋友圈的金融機構貸款審核人員和同聲傳譯行業,其他重複性高且工作內容狹窄的工作也正被機器取代。我們每天享受京東的超快速配送,背後依賴的就是京東的全自動物流技術。試想資本家有了這樣高效又準確的技術,為什麼還要雇傭會出錯的人類去做同樣的事情?物流隻是眾多人工智能從技術實驗到商業化落地的一個分支,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美國一些無人駕駛卡車已經上路了,一方麵避免司機長途駕駛中可能會出現的疲勞駕駛等問題,另一方麵將大大降低人力成本。人工智能技術正在以誰都無法掌控的速度在飛速前進,此後這樣的例子將數不勝數...

京東全自動物流中心視頻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職業都會被機器所取代。清華畢業的天才少年、搜狗CEO王小川將最有可能被機器取代的職業歸結為:工作環境封閉且工作目標簡單。比如,貸款審核人員隻是接受客戶提交的審核報告,而報告多為格式固定內容相似的數據,審核工作不需要別的任何信息,所以很容易被大數據加人工智能所取代。同樣,對於下棋的棋手來說,因為隻需要關注棋盤內容,工作目標簡單歸納為贏得比賽,所以科學家隻要將各種各樣的棋譜喂給程序,並告訴機器圍棋輸贏的規則,即使世界一流的棋手不拘一格地下棋,最終還是會被AlphaGo程序擊敗。而比如設計師、數據科學家、心理谘詢師等工作目標很複雜,需要頭腦創意加人際溝通,那樣的工作將很難替代。因為計算機沒有感情,也無法像人一樣去思考,所以在這些領域裏計算機很難替代人力。
所以,當人工智能發展到足夠成熟、足夠廉價的時候,整個人類社會將進入高度自動化。很多之前需要人力來完成的藍領和白領工作將逐一被機器取代,如果這些人沒有其他任何技能,又不願主動學習,那麼很可能將被社會淘汰。這不是危言聳聽,一次次工業革命新舊生產力交替引起社會變革的曆史就是未來的鏡子。第一次工業革命,農民的工作逐漸被蒸汽機替代,很多農民為了求生不得不進入城市的工廠成為紡織工人。在未來,如果難以適應人工智能這次技術革命引發的社會結構變動,那麼很可能就被這個社會快速淘汰。
因為目前的人工智能擁技術有明顯的壟斷效應,用戶越多,用戶生成的數據就越多,機器學習得越“聰明”,人工智能技術就越發達,導致用戶過分依賴該公司產品。最終,很可能人類把自己百分之八九十的收入都消費給了未來的Google、亞馬遜、阿裏巴巴和騰訊這些巨無霸公司。而這些巨無霸也越來越強勢,越來越智能,智能到替換很多普通人的底層工作。一種惡性循環由此產生:擁有決策權力的政府高官、掌握高新技術的科學家和掌握資本的投資人控製著整個社會的核心資源,剩下的普通人不僅工作被替代,而且生活高度依賴這些巨無霸提供的服務,逐漸淪為社會的底層,像寄生蟲一般依賴救濟生存...因為很多白領和藍領工作將消失,中產階級也將逐漸消亡...這個時候,國家隻有采用凱恩斯主義經濟政策,對巨無霸企業收取高額稅收,拿出來一部分來救濟底層的普通人。科幻小說裏那些虛構的殘酷背景,也許不久的將來真的會出現。
未來已來,你準備好了嗎?
— END —
我是PP魯,現在是一名人工智能方向的算法工程師,同時也是一個熱愛旅行的少年,我會在公眾號(steveluuu)裏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旅行圖文攻略和人工智能的觀點,如果你喜歡的話,不要吝嗇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
最後更新:2017-08-26 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