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72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蘇57下放電子飛行員技術,人工智能全麵協助蘇35作戰

近日,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終於獲得了自己的正式名稱——蘇-57。毫無疑問,累於經濟環境和西方製裁,當前蘇-57的進度落後與早前預期,但俄軍依然計劃(+1)讓它在明年服役。

回顧蘇-57的研製,其實很大程度上受益於作為新技術“試驗平台”的蘇-35。當然,蘇-35更是獲益不少,得到了許多五代機上的技術。北國防務(微信ID:sinorusdef)在此前介紹蘇-35的文章中經常提到“電子飛行員”、“專家係統”就是如此,後台常有人問這係統這到底是啥?今天,北國防務特約撰稿人楊政衛就來具體說說。

四機格鬥表演,俄解鎖秀蘇-35的新姿勢

所謂電子飛行員,就是把信息綜合以後,加上一個人工智能加以管理,這個人工智能裏麵有各種專家、工程師、飛行員經驗的結晶,依據這些知識,將繁雜的數據整理成適合當下戰況的信息給飛行員,這樣飛行員從座艙接口獲得的信息就是當下馬上可以用到的,不用再自己腦補。

人工智能也可以將依些仰賴熟練度的操作程序自動化,而有些事情必須仰賴飛行員做決定的,例如該不該發射武器、該怎麼反製威脅等,計算機不會自作主張,但會告訴飛行員若幹有用的建議。

蘇-57無疑代表了俄羅斯航電的最高水平,蘇-35得到了下放的技術

這樣的係統,在西方通常稱作“飛行員輔助係統”(PAS),在俄羅斯稱為“信息管理係統”(IUS),等於是把一堆專家的腦袋變成計算機程序來協助使用者,這不隻在飛機上,在工業上也可以見到,通常叫做“專家係統”,而俄羅斯更具像化的把它視為第二個飛行員,所以又昵稱為“電子飛行員”。因此,實際上這些名稱講的其實都是同一個東西。

這樣的係統的運作機製,基本上是用機上大量的傳感器,搭配任務數據內有關敵軍的情報內容,進行複雜的綜合信息處理。

蘇-30SM這樣的三代改或三代半飛機當然也有類似的專家係統,但程度無法與五代機相比,主要是應用在火控和空戰。蘇-35則得到了完整的五代機級別電子飛行員係統

下麵我們就以蘇-35為例進行一個介紹:

導航係統以慣性導航為核心,然後用衛星導航、無線電信息校正,這個很平常。但在蘇-35上可以用一些本來不屬於導航係統的測量信息來做校正,例如,當飛過一些電子地圖上有明確坐標的地點,如建築物、無線電導航站等等時,它可以用本來屬於探測係統的雷達或光電係統進行精確定位,這樣就可以知道飛機相對於該參考點的精確位置,以此解算飛機在地圖上的精確位置。

此外,蘇-35的“雪豹”-E雷達天線上有定位裝置,能測量天線的活動以及指向,導航係統會將這個定位數據以及全機的姿態、位置等進行複合解算,訂出更精準的天線指向、震動等信息給雷達,這樣雷達解算時就可以考慮進天線活動的影響,不會讓天線的機械活動影響雷達精度。

蘇-35的雷達功能非常多樣

在火控與敵我識別方麵,融合程度更近了一步。火控、敵我識別、電子戰、機動反製都是個別參考全機信息,然後又互相校正的。

例如火控係統定位時,會參考各種可取得的探測數據,如雷達、光電、通信、預警係統等,除此之外還會參考任務數據中的相關信息。除了依據探測資料作的定位外,蘇-35、蘇-57還開始用“假設追蹤法”,也就是如果信息不足以一次就完成精準追蹤時,會列出各種可能的路徑,然後用後續的探測去除錯,最後還原出精準信息。用這個方法,可以在最大探測距離的80%就達到火控條件。

敵我識別也是複合式的,有別於以往是單純地用敵我識別係統去判定,現在會將所有有關的目標信息,例如探測信息、數據庫等通通當作敵我識別參考。

蘇-35襟翼前緣上巨大的長條敵我識別天線

此外在探測、攻擊等過程中,蘇-35會參考全機探測信息,以及敵情狀況,去計算啟動過程中我方與敵方電子戰優勢的大小。它甚至能計算出要怎麼飛行,可以讓敵方對我方威脅降低,讓我方對敵方威脅較高,也因此可以在機動過程中施加限製,例如避免進入高威脅區域等等。這點美國五代機F-35有,大家也都知道有,這是因為F-35在廣告裏積極的宣傳這一點,而蘇-35在這方麵沒有大肆宣傳。

這些內容琳琅滿目,像火控數據、假設追蹤法就可以自動完成,而像發射武器、反製機動這些,就不宜全自動,這時飛機就會用建議的方式來協助飛行員。例如發現有導彈飛過來,這時候正常的處理方式不外乎一邊閃避一邊繼續攻擊、最大回轉率脫離並且施放幹擾彈、或是隻開電子戰係統等等。

掛載“希比內”-M電子戰吊艙的蘇-35S

電子飛行員一樣會條列式的提出這些建議,但由於電子飛行員可以根據探測數據很清楚的掌握這個導彈的威脅程度,因此可以進一步的告訴飛行員怎樣做最好,或是不能怎麼做。例如,比較遠方發射的武器,我隻要稍微轉個彎就可以閃掉,而且不用中斷現在的任務,而如果是不可逃逸射程內的武器,我可能就必須被迫放棄現在的任務,進行最大程度的回轉並且加幹擾彈。

在信息不全時,飛行員為了安全或許會全部選擇後者,這樣一來都可以反製成功,但敵方也就騷擾成功。而在信息齊全時,敵方如果太遠就發射導彈,我方可以不中斷任務又閃掉導彈,敵方有打根沒打一樣,換言之就是我方作戰效能提高。

專家係統建議方式大概有幾種:

1.可以怎麼做,但是之後就會...(建議,並且提示後果)

2.建議怎麼做(建議)

4.怎麼做效果不好(告訴你這樣做效果不好)

5.不可以怎麼做(提醒你不能這樣做)

6.做...(要求你必須這樣做)

專家係統講求的是大量的信息,以及融合信息的方法。大量的信息並不難,先進飛機都有一大堆傳感器,而要融合這些信息,需要的計算機硬件以現代科技來說也不難。困難點在於信息要怎麼融合?要怎麼給建議才會有效又不會太繁瑣?後者通常就需要實際經驗,也就是飛行員、軍方的經驗,而不是靠設計師工程師憑空想象。

最後更新:2017-08-23 10:21:05

  上一篇:go Hulu周涵寧:人工智能在視頻網站推薦係統中的應用
  下一篇:go 特稿|人工智能的創作物是否屬於受法律保護的作品?|法客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