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机器人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如何看“东方智慧”
2018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到2030年正好高中毕业要进大学。“东方智慧”中的强调内省、崇尚道德修炼、看重天人合一的这种文化内涵,将是未来教育的方向。
有一年,我们学校搞中英地理教育交流项目。几位年轻的英国见习地理老师来访,我们带他们到本地一所高校的地理系去和研究生们互动。在深入进行地理教育专业的讨论前,大家做了个热身活动,讲一讲你为什么选择地理(geography)作为自己的专业?英国老师有的侃侃而谈神奇的山川地貌对自己的吸引力,有的略带羞涩地承认自己只是喜欢旅游,觉得学地理可以到处跑。轮到中国师范生发言时,一个男生坦诚地表明,自己报考别的专业分数没够,是调剂过来的,自己并不喜欢地理专业。问一下全班十几位研究生,竟然没有一个是第一志愿进来的!“那为什么要来这里读书呢?”“因为这是名校”。
我希望到2030,上海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上海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对于基础教育和未来人才是有要求的。上海的基础教育在优质均衡方面做得很好,但对标“卓越全球城市”要求,我认为上海的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合力做好两件事。一要加强对孩子的价值观和品德教育,二要能够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热情所在和个性化擅长领域。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看东方智慧。”这句话,是今年大年初三晚上,在牛津大学一家餐馆里,我很尊敬的一位英国教育专家跟我说的。西方研究者认为,在什么都可以通过大规模精确计算来进行逼真模拟的人工智能时代,“东方智慧”中的强调内省、崇尚道德修炼、看重天人合一的这种文化内涵,将是未来教育的方向。一座卓越全球城市里的未来公民,绝对不能是在道德和品格上有缺陷的人。因为技术和知识都可以通过先进的方法来获取,唯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了的话,再高的学位、再好的条件也难以弥补。这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视的,要么重视学业不顾德育放任“熊孩子”漠视社会规则,要么用枯燥说教,甚至背诵的教育方法引起孩子反感,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此外,一座城市要卓越,靠大家的各展所“长”来打造。我们成年人,如果说在哪方面有所成就,那一定是在自己热爱和擅长的领域里花了功夫来达成的。每个人都有短板,如果每天都有人在边上盯着我的短板,要求我短板补上之前不能干点别的,这是不会出成绩的。孩子也一样,即使所有的孩子最终都能学会所有的知识,但不会在同一个时间,也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基础教育的学校要继续打破统一进度、统一测评的方式,家长要改变与“隔壁人家的孩子”线性比较的心态,家校合作,一起提供给学生丰富、可选、个性化的发展空间,找到他们身上独有的那个可以被激发的开关,推动他们成为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优秀的人。
2018年入学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到2030年正好高中毕业要进大学。他们的成长环境需要大家一起来优化,他们的培养方向需要更多人一起来引导。 (作者系协和教育集团总校长)
【新闻链接】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责任编辑:徐瑞哲图片编辑:笪曦
最后更新:2017-09-05 08: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