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未來教育如何看“東方智慧”
2018年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到2030年正好高中畢業要進大學。“東方智慧”中的強調內省、崇尚道德修煉、看重天人合一的這種文化內涵,將是未來教育的方向。
有一年,我們學校搞中英地理教育交流項目。幾位年輕的英國見習地理老師來訪,我們帶他們到本地一所高校的地理係去和研究生們互動。在深入進行地理教育專業的討論前,大家做了個熱身活動,講一講你為什麼選擇地理(geography)作為自己的專業?英國老師有的侃侃而談神奇的山川地貌對自己的吸引力,有的略帶羞澀地承認自己隻是喜歡旅遊,覺得學地理可以到處跑。輪到中國師範生發言時,一個男生坦誠地表明,自己報考別的專業分數沒夠,是調劑過來的,自己並不喜歡地理專業。問一下全班十幾位研究生,竟然沒有一個是第一誌願進來的!“那為什麼要來這裏讀書呢?”“因為這是名校”。
我希望到2030,上海不會再有這樣的情況出現。上海要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對於基礎教育和未來人才是有要求的。上海的基礎教育在優質均衡方麵做得很好,但對標“卓越全球城市”要求,我認為上海的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合力做好兩件事。一要加強對孩子的價值觀和品德教育,二要能夠發現孩子與眾不同的熱情所在和個性化擅長領域。
“人工智能時代,未來教育看東方智慧。”這句話,是今年大年初三晚上,在牛津大學一家餐館裏,我很尊敬的一位英國教育專家跟我說的。西方研究者認為,在什麼都可以通過大規模精確計算來進行逼真模擬的人工智能時代,“東方智慧”中的強調內省、崇尚道德修煉、看重天人合一的這種文化內涵,將是未來教育的方向。一座卓越全球城市裏的未來公民,絕對不能是在道德和品格上有缺陷的人。因為技術和知識都可以通過先進的方法來獲取,唯有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如果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缺失了的話,再高的學位、再好的條件也難以彌補。這是目前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視的,要麼重視學業不顧德育放任“熊孩子”漠視社會規則,要麼用枯燥說教,甚至背誦的教育方法引起孩子反感,這兩種方式都不可取。
此外,一座城市要卓越,靠大家的各展所“長”來打造。我們成年人,如果說在哪方麵有所成就,那一定是在自己熱愛和擅長的領域裏花了功夫來達成的。每個人都有短板,如果每天都有人在邊上盯著我的短板,要求我短板補上之前不能幹點別的,這是不會出成績的。孩子也一樣,即使所有的孩子最終都能學會所有的知識,但不會在同一個時間,也不會以同一種方式。基礎教育的學校要繼續打破統一進度、統一測評的方式,家長要改變與“隔壁人家的孩子”線性比較的心態,家校合作,一起提供給學生豐富、可選、個性化的發展空間,找到他們身上獨有的那個可以被激發的開關,推動他們成為優秀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優秀的人。
2018年入學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到2030年正好高中畢業要進大學。他們的成長環境需要大家一起來優化,他們的培養方向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引導。 (作者係協和教育集團總校長)
【新聞鏈接】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責任編輯:徐瑞哲圖片編輯:笪曦
最後更新:2017-09-05 08: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