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機器人
人工智能助力醫療,腎友們的未來越來越光明!
腎友們,還記得阿爾法狗麼?其與柯潔的對戰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進而引發了對人工智能的討論。那麼,醫學界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呢?
醫學發展同樣需要人工智能。
當病人去醫院看病時,其診斷過程大概包括四個步驟:
1.搜集病人臨床信息;
2.對病人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3.基於信息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初步的診斷、假設;
4.根據搜集的信息提出檢測方法,然後用該檢測方法證實之前的假設,排除一些可能性低的假設。
在這四個過程中,人工智能是可以代替醫生來進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的,甚至會比醫生更加精確。
除此之外,單一識別性、分析性的科室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如影像科、病理科,也可能會直接被替代。而一些不懂得擁抱科技的醫生也要注意了,將來真正優秀的醫生會把AI當做自己的助手,讓自己的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而不是即將替代自己的“敵人”。
但是醫學發展又不全依賴於人工智能。
杭州認知網絡聯合創始人王泰峰表示:“人工智能在臨床中,是幫助醫生應用認知計算技術計算的結果去輔助決策。認知計算概念被命名那天起,其定位就不是用來替代醫生的,它是幫助醫生學習、決策的,這是它的使命。”
當然AI本身也有諸多不足,它沒有情感,像個幾歲的孩子,需要醫生去慢慢教,但是潛力巨大,發展快。
所以,人工智能之於人類,到底是福兮禍兮?各位腎友來說說您的看法吧!
最後更新:2017-08-23 09:4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