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並不是要“無所不能”

龍虎網訊(記者 祁鋒 徐周燕)9月12日上午,2017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無錫舉行,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的精英翹楚齊聚論壇,呈現人工智能發展現狀以及產業前沿科技研發成果,展望全球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一起獻智獻策推動人工智能成長與發展。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合物聯網無疑成為了當下最火的詞。放眼全球,人工智能已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最大的助推器,無人駕駛、智能機器人、語音識別等科技產品也悄然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那麼,中國的工業物聯網時代正在到來?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在今天的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發從製造流程的角度解讀了人工智能在工業4.0應用的最新成果、發展機遇與挑戰。

智能製造最難的是流程的智能化

據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將助推中國經濟增長率增加1.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將從該技術中受益最多,到2035年,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將在人工智能拉動下6.3%提速至7.9%。“智能製造最難解決的問題是製造流程的智能化。”柴天佑表示,以特高壓輸電為例,它的變壓器有61個類型、1400多個品種,這就導致不同產品的設計和製造都是變化的,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得根據不同的產品來規劃流程,目前需要工程師來完成。人在這個生產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流程需要解決的就是人與機器的結合,也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並不是要“無所不能”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並行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成批成熟,人工智能技術開始從實驗室走進人類生產生活,進入一個與以往顯著不同的創新發展階段。“但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人工智能並不是萬能的。”柴天佑說道,人工智能現在還麵臨許多急需攻克的難題。首先就是要解決麵對實現不確定多元信息向圖象數據知識這些大數據麵前如何對複雜工況進行動態感知和認知;其次,要有決策話首先要發現規則,所以說就是如何從大數據裏麵挖掘動態不清的知識、早錯知識;最後是如何實現決策與控製的一體化。

人工智能的未來是高效化與綠色化

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會是什麼樣?柴天佑給大家規劃了未來願景,就是以企業高效化與綠色化為目標。而要實現高效化與綠色化,就要走智能製造之路,以實現製造流程的智能優化決策與加工裝備過程智能自主控製為特征的製造模式。他表示,未來的企業金字塔會從現在的三層變成兩層,底層是智能自主體,頂層是人機合作。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5:32

  上一篇:go 盤點iPhone X上那些令人驚歎的黑科技:人工智能將迎來大爆發!
  下一篇:go 人工智能可能挫敗或分裂軍事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