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已開啟,投資者準備好了嗎?
【作者微信號】:bzzcaijing(也可輸入:平說財經)
近日,餓了麼斥巨資收購百度外賣,引發業內的激烈討論,坊間傳出百度業務將會轉型,大舉押注人工智能,並公布了Apollo和DuerOS兩大項目,分別涉及無人駕駛技術和語音對話助理係統。很多人認為,百度已經在人工智能上押注了一切,如果成功了,毫無疑問它將再次成為巨頭。
百度斷然轉型人工智能領域,先讓我們了解一下什麼是人工智能?在我們在講人工智能之間,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智能?“智能”這個詞這幾年很火,很多體現先進科技的東西,都被冠以“智能”稱號。比如“智能家居”、“智能電飯煲”、“智能手表”等等,最火的是“人工智能”,著名的阿爾法狗擊敗李世石。
通常“智能”的定義是“智慧和行動能力”。什麼是智慧呢?是“辯析判斷、創造發明的能力”,人工智能對應的英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Intelligence”指的也是智力、智慧、聰明的意思。通常智能分為二種,一種是假智能,另一種是接近智能。前者指那些智能手機、智能電飯煲等。後者指阿爾法狗和智能理財,或者叫機器人理財。
事實上,智能手機、智能電飯煲之類的物品,沒有智慧“辯析判斷、創造發明的能力”,而阿爾法狗在圍棋桌麵上戰勝了大國手李世石,以及智能理財能判斷投資風險、回報、投資機會,都具備了“辨析判斷”的能力,雖然沒有發明創造,但也算得上“接近智能”或“半智能化”了。
與大多數金融產品、服務、理財相類似,智能理財起源於美國,英文是Robo-Advisor。資料顯示,智能理財概念起步在2008年前後。智能理財,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基於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構建模型和算法,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主觀風險偏好和客觀風險承受能力,以及理財目標,通過後台算法給客戶進行資產配置優化。更簡單的描述是:“計算機+大數據+互聯網+資產組合理論”。
智能理財與人工理財相比有哪些優勢呢?第一,智能理財相對於投資顧問來說不會存在“私心”,不會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可以戰勝人性。而人工理財師,憑借的是專業知識、豐富的經曆、掌握經濟、金融、法律、財務,以及對各個資產類別、理財產品的熟知而為投資者提供服務。而這些在智能理財中,是數據庫中繁多的數據資料。
第二,專業投資顧問(或理財師),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齊。智能理財的背後卻是由專業的經濟、資產配置專家搭建的模型。理財顧問可能有判斷失誤的時候,而智能理財用的是專業化理財模型,通過計算機運營,失誤的可能性為零。
第三,智能理財效率高。一個投資顧問在正常的知識儲備、研究精力的情況下,擅長的投資組合可能是十幾個,最多幾十個,而整個全球市場的投資組合幾乎是超萬億計的,智能理財的超級運算能力,完全可以勝任所有投資者的個性化資產配置需求。
第四,智能理財比投資顧問的收費低,理財顧問收費大約1%-3%,機器人理財大概0.25至0.75%之間。更適合於廣大中產階層量身定製屬於自己的最優資產配置方案。
第五,人工理財師做不到隨時隨地的服務,但是智能理財是可以不受地域、天氣、時間影響的,可以做到全天候,7×24小時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智能理財更加便捷、友好。
那麼,智能理財究竟是為什麼人服務的呢?答案是廣大中產階層。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很需要量身定製的、專業的資產配置建議,但卻無法承擔相對較高的人工服務成本。或者說,請不起專業的理財師來進行資產配置,每一個理財師背後,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在支撐。因此,智能理財既是最適合中產階層資產配置的新模式,更是投資者合理化配置資產的好幫手。
由此可見,智能理財並不是讓用戶無風險投資,而是根據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根據大數據模塊分析,為你量身定製出專業的資產配置建議。這個資產配置建議雖不能百分之百保證客戶投資的絕對安全,但是卻是給用戶在資產配置中提供了最優的一個選項。
比如,對於追求穩健型的投資者,留下10%的資產以供短期消費。拿出20%的資金購買保險以備萬一。另外,拿出40%的資金購買信托、債券、銀行理財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同時,再拿出30%的資產,投資風險相對較高的股票、房產、私募基金等。這樣,可使投資者在投資之時沒有了後顧之憂,也可以將投資風險控製在最低的、可控的範圍之內。
最後更新:2017-09-10 0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