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3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25秒發出地震新聞不算快,最快一條僅用5秒!機器人時代來了

25秒,你可以敲出多少字?四川九寨溝縣七級地震發生後,媒體全力報道,“中國地震台網” 官方微信率先發出機器用時25秒自動編寫的新聞稿件,全篇近600字,圖文並茂、信息豐富、結構清晰,再度引發傳媒行業對“機器人替代人類記者”的大討論。

“中國地震台網”官方微信相關報道截圖。

1

機器人25秒如何寫就地震新聞稿?

這篇近600字、包含5張地圖的《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稿件,均由“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自動編寫完成,用時僅25秒。稿件中詳細展示了速報參數、震中地形、熱力人口、周邊村鎮、周邊縣區、曆史地震、震中簡介、震中天氣等8項信息。

8日當晚,“中國地震台網”官方微信發出第一條速報後,截至9日下午6點32分,又連續推送了14條關於地震的速報,均為機器人操盤,最快出稿速度為5秒。

排列以速報推送時間為基準。製表/刺蝟公社

事實上,“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並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實體“機器人”,而是一套能夠執行命令的程序。當地震發生後,這套係統會啟動工作流程,運用目前該中心建立的地震數據管理與服務係統,通過數據抓取、數據加工、自動寫稿、編輯簽發的流程,其寫作與播報的速度用秒來計算,迅速而準確。

業界關於機器人寫作的討論由來已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力丹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1、機器人寫作在國外應用已經相當普及,而在國內處於剛剛起步階段。通過軟件對相關的數字進行設置,機器人的反應速度確實比人迅速。

2、機器人參與寫作隻是新聞寫作中最基礎的,新聞從業者不能因為機器能夠寫作就丟棄基本功,畢竟操作機器寫作的是人,如果人類不會自己寫作了,機器也沒有模本可供參考了。

3、新聞從業者從簡單的、重複的事件性報道中解放出來後,可以進行深度報道、話題設計、文化創意等其他內容。

2

機器人的未來運用空間更加廣闊

說起來你不可能不信,其實機器人早已在人類的生產生活中被廣泛運用。它們或“變形”工廠機械手、或“化身”物流搬運工,在人類不能到達,或不便到達的一些特殊崗位,如探險、救災、高空無人監測等領域,已經作出了很大貢獻。

而近年來,機器人開始逐漸由生產行業進入到生活領域,這其中,離不開一項重要技術的進步,即人工智能、特別是語言智能的發展。隨著語言智能的快速發展,一個新的時代正在快步走來,這就是機器人作為人類的助手和朋友,與人類一起生活、一起生產的時代。

簡單列舉機器人在幾個行業中的運用:

1、新聞寫作機器人。新華社的“快筆小新”、第一財經的“DT稿王”、《南方都市報》的“小南”、今日頭條的“張小明”、騰訊財經的Dreamwriter等,都很有名;美聯社、《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等國外新聞機構應用機器人寫稿的消息,也頻頻見於媒體報道。

2、機器翻譯。百度可支持中、英、日、韓、泰、法、西、德等28種語言的互譯,具有756個翻譯方向。2017首屆世界智能大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指出,機器口語翻譯已經達到大學英語6級水平。

3、機器人作詩。2017年3月,清華大學語音與語言實驗中心宣布,他們的作詩機器人“薇薇”通過了唐詩專家評定和“圖靈測試”。“薇薇”創作的古詩詞,有31%被認為是人創作的。微軟機器人小冰出版了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其中收錄的139首現代詩,是從它創作的70928首詩中精選出來的。

4、商貿後台客服。運用機器人客服應答顧客的常見問題,已經成為多數電商平台的可選項。

有研究學者還列舉了機器人在生活、生產領域的十大運用方向,並排出實現的先後順序:

1、博物館、展覽會等的講解員;

2、導醫、導購、指路等導引行業崗位;

3、商貿等的後台客服;

4、谘詢活動,高級的谘詢活動是經濟谘詢、法律谘詢、學術谘詢等;

5、陪聊、陪玩等娛樂伴侶;

6、一般翻譯工作;

7、秘書、記者等助手,做一些簡單寫作和數據整理等工作;

8、家政、醫護及老年人、兒童、家庭寵物等照看工作;

9、學習的幫助者,由機器人家教發展到機器人教師等;

10、其他。

怎麼樣,準備好迎接一個全新的時代了麼?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

本微信由中共神池縣委宣傳部出品

神池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微信公眾平台

宣傳神池的窗口,服務百姓的平台

最後更新:2017-08-23 10:09:00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版“薄霧君”:準確率近80%,物種識別不在話下
  下一篇:go 馮唐:人工智能時代,哪些人不會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