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
机器人
人工智能武器将成为未来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智能武器指的是具有人工智能的武器,通常由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知识库系统、辅助决策系统和任务执行系统等组成。能够自行完成侦察、搜索、瞄准、攻击目标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情报等军事任务。
1966年,美军利用机器人“ 科沃”潜入750米深的海底,成功的打捞出一枚失落的 氢弹,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军事大国的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巨大的军事潜力为世界各国所认识。为了争夺军用高技术的优势,从70年代末, 英国率先将研制出的“轮桶”机器人征召“ 服役”;美国在1988年,正式成立了自动人工智能中心,专门从事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方面的研究。
智能武器装备的发展在经历了60年代、70年代两次高潮后,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超微细工程技术等高技术群体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正向更高层次发展。
智能军用机器人
智能军用机器人,是能更多地模仿人的功能,从事较复杂的工作,执行多种军事任务的 机器人。据美国国防部调查报告预计,未来的智能机器人将有100多种不同的战场应用。目前,世界上已经研制和列入发展计划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反导弹机器人、欺骗系统机器人、排雪机器人、防化机器人、烟雾机器人、侦查机器人、反装甲机器人、水下机器人、航天机器人等十余种。
智能无人机
智能无人机,是一种无人驾驶,能自行完成侦察、干扰、电子对抗、反雷达等多种军事任务的 飞机。如德国研制的“克尔达”无人机,可以在目标上空连续巡航1小时,机体内载有炸药、信号发射机、应答器等先进设备,即可执行电子干扰任务,也可诱敌发射导弹,进行特定电子侦察等任务。海湾战争中,美军曾使用了多种型号的无人驾驶飞机,担负侦察任务,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智能坦克
智能坦克,是一种由计算机控制系统、信息接收和处理系统、指令执行系统及各种功能组件构成的新智能 坦克。质量只有普通坦克的十分之一。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又可分为智能主战坦克、智能侦察坦克和智能扫雷坦克三种。智能主战坦克除具有较高的克服多种障碍物的能力外,还具有很强的火力和突击力,能识别目标的不同特征,判断威胁程度并实施火力攻击。智能侦察坦克装有核、生、化探测器,红外、音响传感器、激光测距机等侦察器材,能在64千米/时的速度下鉴别道路,区分人员与自然地物,绕过障碍物,探测地雷,绘制地形图等。智能扫雷坦克可排除一次性触发地雷,也可远距离引爆感应地雷,一次作业能开辟8米宽、100米长的通路。
智能导弹
智能导弹,是一种能自动搜索、识别和攻击目标的 导弹。如美国研制的“黄蜂”反坦克导弹,该弹装有一套先进的探测、控制设备。作战使用时,由飞机远距成批发射后,先超低空飞行,到达目标区可自动爬升上千米,俯视战场,选择目标,且互不干扰。若目标已有导弹跟踪,后到的导弹就会自动寻找其它的目标以获得最大杀伤效果。再如“海尔法”第三代反坦克导弹,采用了高灵敏度传感器和先进探测技术,能排除干扰,自动搜索、识别、锁定和攻击目标。
智能地雷
智能地雷,是一种能自动识别目标和控制装药爆炸,在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毁伤目标的 地雷,有人也把它称作是“长眼睛”、“有耳朵”、“会判断”的地雷。目前,该种地雷的应用项目已经达十余种,其中比较典型的有自动机动地雷、遥感电磁地雷、自寻地雷、反直升机地雷、光电地雷等几种类型。反直升机地雷有两种:一种是布设在地面,能识别敌我的地空式定向反直升机地雷。当敌机飞到有效杀伤范围内,自动装置就会引爆地雷,以自锻破片,摧毁在15~100米低空飞行的敌方直升机(航速在260千米/时以下)。还有一种地空式空炸反直升机地雷。它的工作原理与智能地雷相同,不同之处是,捕捉到目标之后,地雷的战斗部可发射至空中,在敌机身旁爆炸,用弹片来杀伤目标。
最后更新:2017-08-29 0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