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5
機器人
人工智能:資本追逐的“風口”
從國際到國內,從互聯網巨頭到行業新貴,人工智能已成為最受矚目的新興產業,站上了新時代的“風口”,人工智能領域已受到資本的追捧,吸引了大量資本競相進入。截至2016年年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已經增長至95.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0.25%。人工智能無疑是當下最受投資者憧憬的領域之一。
資本的嗅覺總是最靈敏,在全球人工智能崛起之時,大量的風投資本湧入這個新興的技術領域。2016年甚至被一些人稱為“人工智能元年”,既是對技術的敬畏,也是資本追捧的開始。
人工智能的機遇
人工智能,英文縮寫為AI,是指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係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能在2016年迎來了一次爆發,背後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的“三駕馬車”——大數據、超級計算平台和機器學習技術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全球競相發展人工智能之際,我國同樣高度重視這一新興技術,並早已開始進行戰略布局。資料顯示,2015年7月,“人工智能”被寫入《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2016年3月,“人工智能”一詞被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2016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7月20日,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0年,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
這一係列戰略部署,表明了國家對新興產業的重視,將人工智能提高到促進經濟發展的新高度,並拉開了我國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大幕。
有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為48.6億元;截至2016年年底,人工智能產業市場規模已經增長至95.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40.25%。另一份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顯示,中國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數累計達到15745項,位列世界第二位;人工智能領域投資位列世界第三位。
當前,大量人工智能專業人士開始集中進入這一產業,這將為各行各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帶來巨大機會。從產業上來講,未來幾年也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醫療、教育等大數據行業以及感知交互領域全麵滲透的時期,這些行業將會率先湧現出大量的人工智能場景應用。可以預期的是,未來5年到10年,一個全新的“人工智能+”時代正在到來。
創投資本持續熱捧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已成為最受矚目的新興產業,站上了新時代的“風口”。現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受到資本的追捧,吸引了大量資本競相進入。就連知名投資人、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複不久前都開始為人工智能代言,代言詞是“我不是李開複,我是人工智能”。
從全球市場來看,亞馬遜、Intel、蘋果、Facebook、Google、Uber等科技巨頭公司相繼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的革新性應用。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國內人工智能市場也正跟隨全球的步伐迅速崛起。目前,人工智能領域已成為中國股權投資機構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根據清科集團私募通數據,2010年至2017年5月,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共發生2218起投資事件,涉及投資金額達668.42億元。其中,2015年為AI領域爆發式增長年,活躍在中國大陸的VC/PE機構、互聯網巨頭公司開始不斷加碼對AI領域的資本布局,全年投資案例從2014年的281起激增到719起,同比增長155.9%;投資總額從2014年的54.87億元上升至159.50億元,同比增長190.67%。
經過2016年的積澱與技術性突破,人工智能在2017年依然受到資本的高度關注。從行業分布看,機器學習、智能機器人、自然語言處理是人工智能投資熱度最高的垂直細分領域。
公開資料顯示,真格基金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36家,占其投資項目比例超過10%。創新工場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導向的企業有30多家,占投資總數的10%左右。從數量上看,紅杉資本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僅有19起,雖然與其總投資項目相比較少,但作為一家老牌VC,紅杉資本從2016年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動作變得頻繁起來,尤其是偏愛計算機視覺和語言處理技術。
“風口”中還需冷靜思考
前不久,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宣布的B輪融資總額高達4.1億美元。這個數字創下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單輪融資最高紀錄,由此引發各方對於人工智能投資“風口”的思考。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的崛起的確帶來了許多投資機會,但其中的機會是否如投資者所憧憬般那麼美好,是否會形成新的投資泡沫值得深思。有分析人士表示,當任何一家公司言必提人工智能的時候,人工智能行業就有出現泡沫的嫌疑。
源碼資本投資合夥人、前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張宏江表示,其中會有許多投資陷阱。張宏江表示,中國有上千家做機器人、圖像處理數據的公司,還包括人臉識別、自動駕駛,顯然已不需要再增加這樣的公司,而且投資時也要考慮其技術的領先到底能否持續。潤米谘詢董事長劉潤表示,人工智能隻是一個開始,這一波大熱是被投資催化出來的“虛熱”,會有一批公司突然冒出來,但也會死掉一些。劉潤認為,到2019年、2020年能生存下來的人工智能公司,可能才是真正的好公司。
當然,作為新興行業,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還需要更高層次的戰略布局。中國科技傳播中心副主任毛大慶認為,人工智能屬於國家戰略性產業,人工智能的發展要求的投入很高,需要國家在底層技術上進行鋪設和投入,僅靠天使、創投遠遠不夠。毛大慶表示,美國、英國、德國都做了很多國家性的基礎設施的投入,比如目前核技術已經滲透到方方麵麵,若不是國家戰略並進行底層技術鋪設,其發展就不會這麼紮實。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鬱也表示,要從全球曆史發展角度來看人工智能。美國政府把人工智能作為繼星球大戰計劃、核計劃之後進一步稱霸全球的戰略,是美國下一階段在全球保持霸主地位的支點。這絕對不是簡單做出一些智能化產品和硬件的事,而是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的係統體係的形成以及在各行各業中的深入應用。
火眼財經:中國領先的財經科技服務提供商,在這裏讓賺錢變得更簡單
最後更新:2017-10-18 2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