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
機器人
隻要公司名字裏帶“人工智能”就能圈到錢?笑話!
摘要
“不管做什麼,隻要有人工智能這四個字,就會自動產生20%的估值。”笑話!
來源:健康界 作者:管音(編譯)
每天都會有一批公關文稿問世,大肆宣傳最新、最偉大的數字醫療公司,不過遺憾的是,這些文稿大多措辭雷同,想要了解這些公司到底在做什麼,還得靠投資人自己。
例如,每一家初創的醫療公司,都突然變成人工智能公司。對數字健康商業領域的時尚潮流中,總會有投資者社區潑冷水,並提出他們對市場走向的洞察。從這一角度而言,近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克拉拉舉辦的“Health 2.0”論壇上,投資者們的言論沒有令人失望。
走自己的路?
過去4-5年間,大量資金進入了數字健康領域(Rock Health預測2017年可能再破紀錄)。Kleiner Perkins的合夥人Lynne Chou O’Keefe表示,在過去4年裏,許多公司一直在創造價值,大多數公司在7年左右的時間裏會經曆有意義的退出,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會出現這樣的退出和首次公開募股(IPO)。
但這不會是所有公司的聚會。
對於投資者來說,數字健康領域的前景看起來是同質的,許多公司都在追求相同的功能。“如果是一家正在尋求融資的早期公司,應確保你的平台能做人工智能。”GE資本醫療投資總監Iana Dimkova這樣說,“不管做什麼,隻要有人工智能,就會自動產生20%的估值。”
雖然Dimkova是在開玩笑,但很容易看到數字健康初創公司轉向或追逐流行語,希望能在擁擠的市場上獲得資金和立足點。奇怪的是,這種追逐會導致公司成為噪音的一部分,而不是擠入市場。
重新規劃競爭空間
投資者表示,他們希望看到的趨勢之一是,企業如何重新規劃他們的競爭空間。眾所周知,醫療保健領域的購買周期很長,對供應商和提供者都具有挑戰性。對提供者而言,正在為未經測試的工具承擔風險,而供應商需要創建數據來預測可擴展的投資回報率,使產品麵向更多提供者銷售時具有優勢。
O’Keefe表示,也正因為有這些困難,一些投資者和公司正試圖重新規劃這一領域,而不是試圖出售產品。諸如One Medical和LoRa這樣的提供者,以及Bright、Clover Health和Oscar這樣的付費者都在嚐試打破傳統行業的界限。
合並B2B和B2C
過去,對於數字健康創業公司來說B2C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不過許多公司沒能找到路徑。“不幸的是許多資金已經投入進去了,至今還沒有真正可複製的商業模式。”Dimkova這樣說,但她仍然認為醫療的消費者化終將會到來。
對於那些想要進入這一競爭空間而且沒有試圖重新規劃的公司,Sinha建議尋找那些個人難以理解的領域。她說,這樣的領域正“麵臨瓦解”,並舉例說明了藥品福利管理組織是如何通過藥物處方進行談判的。
好消息是,台麵上的資本非常多,如果融資的風向標確立,想要進入這一領域的公司不會出現短缺,也不會缺乏尋求醫療行業的下一個重大打擊的投資者。
原文來源:Healthcare Dive
原文標題:Digital health investors don t want your buzzword
(本文係健康界原創,轉載需授權。商務谘詢:010—82736610—8877)
更多新聞
中醫碰上人工智能 數據模型能夠預測危急重症
全國首家 清華大學醫學院開創人工智能輔助臨床教學模式
想靠人工智能賺錢?你得投對這幾個領域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眾說
最後更新:2017-10-18 21: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