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機器人
人工智能突破臨界邁向極限:人類主流意識形態的飛躍
未來50年內,關於“意識”的理論突破將帶給人類顛覆性變革,包括人類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飛躍和主流生活模式的改變。關於“意識”的理論突破從某種意義上說,比大統一理論更為重要,因為未來大統一理論可能並不一定是某個或者某些天才人物的成果,而是“機器”的成果。
目前意識的模型有兩種理論:
一種是神經元全局工作空間模型。這種模型將大腦分為專門區域和多功能區域。專門區域負責記憶,感覺信號的處理等等,負責無意識的任務。多功能區域(其中包括前額葉-頂葉網絡和丘腦)從其他區域搜集信息,經過信息處理,完成對複雜任務的執行。
另外一種理論是信息整合理論。這個理論的出發點是信息論。在一個網絡中,節點越多,信息相互連接的形式就越多,這個網絡產生意識的能力就越強。各個單功能腦區隻有少數的神經元連接,因此並沒有太多對意識的貢獻。而前額葉-頂葉網絡內部擁有複雜連接結構,並且與各個專門神經區域相互連接,因此意識可以在此之中湧現。 因此可以說,意識是對緊密聯係網絡處理複雜信息過程的反映。
著名科學家彭羅斯和哈梅羅夫認為,在人的大腦神經元裏有一種細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組成的,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單元等等,微管控製細胞生長和神經細胞傳輸,每個微管裏都含有很多電子,這些電子之間距離很近,所以都可以處於量子糾纏的狀態。在坍縮的時候,也就是進行觀測的時候,起心動念開始觀測的時候,在大腦神經裏,就相當於海量的糾纏態的電子坍縮一次,一旦坍縮,就產生了念頭。
我認為量子意識進化分成三部曲:從最初的應激反應到具有記憶功能的條件反射,再到人類智力。人類的意識包含了這三種形態的全部。人類智商的基礎是產生意識信息的量子比特存儲能力,以及建立在存儲能力之上的量子(比特)糾纏網絡,這個糾纏網絡具有腦全息特征,這是腦全息理論起作用的深層次機製。腦全息理論是目前已知並且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做過實驗支撐。
一方麵,目前人工智能不僅僅是技術上需要發展,而且在理論上需要有所突破,即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一定會達到一個臨界點。一旦突破了臨界點,將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奇點臨近》前言“思想的力量”中引用了尼古拉·特斯拉的一句話:“我認為任何一種對人類心靈的衝擊都比不過一個發明家親眼見證人造大腦變為現實。”該書作者、美國未來學家雷蒙德·庫茲韋爾預言,人工智能的智力水平終有一天會超過人類,他將那個時刻稱之為“奇點”,之後機器將代替人類主宰世界。如果根據意識的生成機製,那麼將來就可能製造出具有“意識”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臨界點,就是製造出具有在意識信息上的“量子糾纏網絡”的機器。今天已經有對外部刺激感應的傳感器、有具有超級記憶能力的機器,現在就差意識三部曲中的第III類意識的機器化了。
另一方麵,關於“意識”的理論可以更深層次揭示人類從古至今,乃至以後主流認知形成的意識形態,如巫術、宗教、哲學、數學、科學以及對感應信息的再認知。每一個主流意識形態都對應著人類不同的時代,如宗教時代、哲學時代、科學時代,未來的純感應信息時代(純經驗時代)。
人類主流認知體係是人類意識(這裏應該說是第III類意識)從模煳化、隨機化(原始經驗)到固定化、係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與作為人的個體從誕生、成長的意識進化走的是同樣的過程。而科學理論的誕生,也是同樣的從靈感突現到觀念係統化,再到工具化過程。
在現代,由於技術的迅勐發展,經驗性意識工具往往走到了人類觀念的前麵,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觀念和工具倒掛的現象”。相對論其實就是這種現象的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新的理論的誕生,往往是突破這種倒掛,如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誕生,就是突破了時空觀念與洛倫茨變換這種工具的倒掛。而之前很多人雖然也有涉及到類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研究,但都並沒有解決觀念與工具倒掛現象。
現代科學理論朝著越來越複雜的意識工具化邁進,同時觀念與工具的倒掛越來越嚴重,嚴重到人們越來越無法理解的地步。真正加速科學這種模式消失的,就是技術本身的飛速發展。以往曆史也告訴我們,任何一種認知模式(思想模式)的消失,都是技術進步帶來的,隻不過往往是因為身在此山中而感覺不到。
從今天到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停的發展,會在某個時間達到臨界狀態,即奇點來臨。人工智能在雲端可以將科學設備、觀測儀器的感應信息進行快速分析,並自行獲取可靠的數學工具與之對應,即這種雲端猶如抓取所有智慧的神,快速實現新的思維工具化,而這個思維工具並不是人做出的,是機器做出的。它等待新的感應信息對結果的驗證。
機器創造了自己的“科學理論”,此時對於人類,可以說已經不能再叫科學理論了,這是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更是科學時代的結束,如同當年伽利略發明了望遠鏡一樣,他不知道這個意義,但是對於人類曆史來說,全新的科學時代被他開啟了。
人工智能會結束掉科學時代,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純經驗的時代(也可以叫純感應信息時代),人不用再去解決“工具與觀念倒掛”這種惱人的現象,因為在新的時代,人們已經早已明白,原來的科學觀念,隻不過和更古老是宗教沒什麼不同,人們更關心的是感應信息以及人工智能做出來的“思維工具”的可靠性。
人工智能突破了臨界點以後,開始朝極限點邁進。
如果每一個大腦可以類比於一個宇宙,假設宇宙也是由量子糾纏構建的時空網絡。從人擇原理看宇宙也必然會發展出智慧生命,人擇原理也可以理解為宇宙時空糾纏網絡的無標度性質:人腦局部的意識糾纏網絡與宇宙時空的糾纏網絡具有分形特征。意識信息都存儲在糾纏網絡之中。而人工智能如果做到超越所有人類意識信息的綜合,那將會更瘋狂。會不會人工智能成為了“宇宙”?那個它的極限點。
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探索貓已簽約維權騎士,違權必糾。如轉載請私信 @探索貓微博,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谘詢。歡迎直接轉發。
最後更新:2017-09-02 11: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