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機器人
宗寧:金融行業的人越來越少了,人工智能都帶來了什麼?
最新南方周末發了一篇長文《金融業:越來越多的機器,越來越少的人》,開始描述了這個行業在人工智能下的變化,而且預計機器將在未來2-3年取代30%銀行員工,一個看似朝陽的行業好像開始和人沒有了關係。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普通人接觸金融和參與金融的門檻越來越低了,事實上,市場還是在高速增長的。
理財進入尋常百姓家
人工智能是基於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帶來的一次飛躍,而在金融這樣的行業中,就非常如魚得水。因為長期以來金融發展的最大障礙就是人性的恐懼和貪婪,對於機器而言,由於不存在情緒的幹擾,按照既定的交易規則,可以得出非常準確和穩定的的結果。
人工智能在金融的兩個領域對普通人有很大的意義,一是信用核查,人工智能可以從更多維度來核查一個人的信用,比如資金狀況、業務流水、社會地位等,擺脫了傳統金融機構需要資產擔保的製約,讓更多人可以參與到信用消費中來。另一方麵就是智能投顧,就是用機器分析更多的理財產品,然後找到效率更高更安全的產品,來保證投資的安全性和回報率。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投資是一個剛需,但了解金融產品是一個天塹,更不用說去篩選合適的理財產品了。人工智能就等於是一個投資顧問,這讓每個人都可以享受到大客戶的待遇,自然也就降低了金融投資和理財的門檻,讓更多人可以受益,從而提升他們的投資安全性和回報率,懶人理財的理念也就應運而生了。懶財網就是懶人理財理念的提出者和貫徹者,早在2013年他們就發現了這個人工智能加金融的升級機會,終於在今天,迎來了一個爆發的風口。
懶財網是怎麼讓用戶“懶”的
懶財網一直以來都在用技術解決用戶的投資需求,目前推出了兩款產品,一款叫懶財寶,一款叫懶定期。一個是體驗類似餘額寶的活期理財,一個則是可自由定製的定期理財。類活期的懶財寶,能夠提供近7%的年化收益,懶財寶用戶無需選擇理財產品,而是由懶財網的理財機器人進行行為分析,預測流動性需求後,為用戶配置個性化資產組合,而且獨家采用了按秒付息方式,錢一到賬,立刻產生利息,非常迅捷。
懶定期則是自由定製的按天計算的理財產品,實現了資產類型分級、智能資產配置、自定義資產類型以及自由設定投資時長和起始時間,充分保證了投資者的投資自由,用戶根據自己的資金需求狀況設定理財周期即可。
這兩種方式對於用戶來說理解和操作起來都非常簡單,完全不需要費神思考,得到了用戶的廣泛歡迎。這種基於智能算法的理財,整個流程更為清晰透明,效率高,成本低,收益卻非常不錯,可以說是金融行業的一個非常重大的技術升級,甚至可以說徹底改變了這個行業的參與規則和玩法。
這對金融行業來說是一個降維打擊,如果傳統的金融行業不快速的跟上技術前進的步伐的話,那麼未來恐怕會被科技行業所顛覆。懶財網成立不過短短3年,用戶數就超過200萬,管理資金近400億,累計資產交易次數超2.2億次,發展非常迅勐。
智能財富管理大平台
通過智能的理財機器人,整個投資的過程開始變的非常精細,用戶的資金會被分散成若幹份並一一對應若幹理財產品,從而分散投資風險,在整個配置的過程中,一一對應是個基本原則,用戶的每一分錢都能溯源到對應資產,保證精準無誤差對應,甚至每一份資產交易都會有合同來保障。這帶來了非常高速而龐大的交易量。
據統計,懶財網係統內每1分鍾內最高交易量達12996次,每1筆資金進出係統平均交易次數30次,每分鍾處理資金交易次數近千次,這是在人工理財時代不可能做到的高效率和風險分散,也是人工智能才能帶來的顛覆性的效率提升。
在未來,懶財網還會持續的提升自己的智能化能力,這是金融行業的命脈,麵對越來越多的用戶和越來越大的資產以及龐大的交易數量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去控製和追溯每筆資金。另一方麵,懶財網則會在更多金融領域進行布局,包括保險、財富管理等等,因為涉及的項目越多,人工智能帶來的優勢也越大,配置資產的選擇也就越多,風險也就越低,這和傳統的金融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從目前的規劃來看,懶財網將形成以價值保值-懶有保、固定收益-懶財寶、浮動收益-懶財盈三大類產品的大財富管理格局,簡單高效的引領金融行業的人工智能化發展,為普通用戶提供門檻更低,風險更小,收益更高的理財選擇。
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安全,而人工智能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技術來實現安全,不僅是客戶一端的信用安全,更多的還是資產端的風險分散。相信在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的情況下,金融行業會率先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更好的滿足更多普通用戶的理財需求。
最後更新:2017-09-02 1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