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誰主科技沉浮?
阿裏說,我不是電子商務公司,我要做基礎設施提供者。
騰訊說,我不僅提供社交軟件,我要做科技公司。
百度說,未來百度不是互聯網公司而是人工智能公司。
“BAT”三巨頭之爭,此起彼伏,在各有行業側重的基礎上,群雄逐鹿人工智能已是不爭的事實,暫時市值位居第三的百度,會否以人工智能逆襲,尚待揭曉。此時,不妨將目光投向Google,它不僅是百度在海外的鏡子,也是世界的“未來之鏡”。
在德國資深財經記者托馬斯·舒爾茨所著的《Google:未來之鏡》中,展現了一個充滿夢想的企業由車庫起步的“發家史”。在作者筆下這裏就像一個造夢工廠,每個夢想的起點都帶著荒誕的色彩,都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在穀歌文化、技術與信仰的共同支撐下,穀歌總能一步步化不可能為可能。
“改變世界”在穀歌內部並不是一句癡人囈語,而是每個人必須樹立的職業理想。為此,所有的人工作的標準都是優於之前十倍。壓力、挑戰、夢想,甚至是瘋狂都是穀歌的常態。也正基於此,穀歌才能在車庫中從互聯網搜索起家,業務一步步拓展,繼成為世界搜索引擎領域巨無霸之後,再交出一係列亮眼的成績單。
如今,穀歌智能翻譯、地圖導航等業務早已深入人心,而無人汽車、紙板VR、測血糖眼鏡、WiFi 熱氣球、量子計算機、渦輪發電風箏、無人機包裹派送,這些逐步成熟的技術,正一波波襲來。可以想見,無人汽車將給人們的未來出行帶來的革命性變革;渦輪發電風箏將掀起的一場轟轟烈烈的能源革命;WiFi 熱氣球,將極大地減少地麵基礎通訊設施的建設,幫助全世界人民一起上網。
這家標榜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公司,事實上經營收入頗豐,若非如此,穀歌也不會有豪氣投資一係列致力於未來的冒險項目,布局長遠發展戰略。在商業世界中,脫離金錢,單獨談夢想,無疑是天方夜譚,如果在這一方麵標榜過多,隻能說是一招障眼法,用理想情懷掩蓋背後的商業目的。任何企業“不以盈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其實都是為了在將來更好的盈利做伏筆,沒有金錢支撐,任何偉大的科技革新項目,也都隻能英雄氣短,早早夭折。
本書的作者無疑是穀歌的鐵杆粉,在書中充斥著對穀歌的頌揚,萬般皆下品,唯有穀歌高,甚至連蘋果都成了被嘲諷的對象:“蘋果公司除了iPhone和Macbook外鮮有新品發布,穀歌卻涉足各個商業領域”,還有“拳打雅虎、腳踢微軟”如醉酒詞一般的標題。企業間的發展戰略不同、定位不同,單獨用一項或幾項指標,來區分其高下,有失公允。蘋果盡管沒有如穀歌一般豐富的產品問世,但蘋果卻改變了數億人的生活,由小小一個iPhone為起點,為世界貢獻了複雜的產業鏈。
在書中,作者並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去書寫穀歌麵對未來的布局,而是用情懷代替戰略,用對穀歌的頌揚代替對其業務及技術的分析呈現。若想借此書,一窺穀歌的發展動向,無疑難以有所斬獲。隻能借穀歌聯合創始人拉裏·佩奇的一句未來宣言,預測即將在人工智能科技領域掀起的變革風浪——“未來有無限種可能,我們應該專注的,是開發目前並不存在的偉大產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未來中國的百度,與世界的穀歌之間還將發生一場硬碰硬的戰爭,不僅在搜索領域,還將包括在人工智能領域。據媒體報道,百度在2013-2014年間,就四處網羅AI人才,布局人工智能,並將其與Feed流業務並稱為百度未來的主航道業務。而穀歌在人工智能領域同樣走得深遠,用於登月的無人機、用於全麵解放人類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在緊鑼密鼓的持續研發中,最近穀歌又推出了一個專注於人工智能的風險投資基金,通過提供優先的指導和支持來幫助以機器學習為中心的創業公司。
對於企業而言,競爭是保持活力的最好催化劑。穀歌與百度這對互為鏡鑒的企業,誰能在人工智能領域引領世界潮流,還待時間檢驗,而國內BAT的三強角逐,好戲也才拉開序幕。
沒有野心的企業不是好企業。但一個企業擁有過於強大的力量,對於公眾與社會而言總會帶來一係列的隱憂,比如穀歌和百度的興盛,會令我們擔憂個人隱私的安全;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會令我們對自身的處境擔憂。盡管穀歌早在多年前就打出了“永不做惡”的口號,但一家企業的發展走向和技術的指數化變革,有時並不以人的主觀意誌為轉移,而且技術一旦脫離原發的主人,被政治與市場加以利用,都會產生種種形變。此時,與其寄望於企業自我約束,不如希望在國家層麵立法,在國際層麵施行聯合公約,為“黑科技”套上法律與製度的枷鎖,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信息技術未突破拐點之前,為其規定航向,防患未然。
有出書、排版、論文等業務請與小編聯係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最後更新:2017-09-07 07: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