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41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真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

“我還會回來的!”美國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的經典台詞讓人記憶深刻。然而,最容易讓人產生理解偏頗的是,未來的機器人真是“洪水勐獸”嗎?真的會統治世界、滅絕人類嗎?

近幾年來,人工智能(AI)熱潮在全球掀起,穀歌圍棋機器人“阿爾法狗”橫掃人類頂尖棋手;IBM Watson(沃森)機器人“沃森腫瘤智能聯合會診係統”在同濟大學癌症中心、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全麵臨床啟動,隻用了10秒鍾就完成了可覆蓋8種癌症的治療方案,對癌症患者術後治療方案隻需3~5秒,已超越了50%以上的醫生診療水平;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等領域更是碩果累累……AI技術在許多新領域的應用,使過去看似理論上的東西變成了現實。

顯然,人工智能在應用領域開始由實驗室走向實用,基於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算法)的人工智能應用,其正確率已經超過了人們的期望值,這才是人類力所不能及的,這才是對人類最大的挑戰。近日,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與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關於“AI末日論”的對懟,再次將關於人工智能的討論推向了高潮。

以平衡和合規的體係規避AI風險

日前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的2017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IJCAI)的主題就是“人工智能的自主性(Autonomy)”,即人工智能自主規劃、自主糾錯、自主學習等能力。大會重點探討了在給予AI係統更多自主性的同時,應該建立怎樣的限製性和保障性措施,以進一步促使人工智能幫助我們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和繁榮的社會。

那麼,在人工智能發展過程當中如何去平衡AI的自主性與限製性、保障性之間的關係,使《終結者》中的場景永遠是虛構的故事而已。

對此,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駐大中華區特派專員Tim Dillon坦言,AI對人類而言畢竟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新領域,理所應當會自帶風險,其中有些可以預見,但有些“隱形風險”還沒顯露,人類甚至不知道這些風險的存在。我們在積極支持AI產業發展的同時,需要通過廣泛的研究、討論、求證,來加深對AI係統的了解,以期在發展與防範之間達到一個平衡,從而更好地預防一些已知與未知的風險。而這些知識的共享、研究、討論、求證和溝通交流,不應僅限於某個國家,而應該是全球互通的,這樣才能搭建起一個比較完善的框架,促成一個相對比較平衡和合理的法律法規體係來規避未來的各種風險。

“在目前這一階段,需要有耐心,不能冒進,在采取行動時不能毫無顧忌,以防不可控因素的發生;我們需要對這個不斷發生變化的領域和行業更加敏感,靈活應對。”TimDillon強調。

從政府的層麵來考慮,在四個方麵應該有所作為:一要設計一個合理的框架來規範AI行業與市場;二要支持與鼓勵AI行業的發展,既要支持大型國際企業,更要培育、支持小型初創企業的成長;三要起到教育大眾的作用,讓大眾對於人工智能有更全麵、更深入的認知。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將顛覆許多產業和相關企業的發展方式,在造成一些工作機會的流失時,同樣會助力產生許多新的工作類型。“因此,擺在政府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是,如何安置好那些因產業變化而下崗或失業的群體,幫助他們培養新技能,助力他們重新上崗;如何更好地培養下一代年輕人,為AI產業的發展儲備和輸送專業人才。”Tim Dillon從一位政府官員的角度給出了建議。

以先進理論和技術指導AI安全研究

世界級頂尖的AI行業盛會——2017 IJCAI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首府墨爾本舉辦,是IJCAI以及整個AI行業對於維多利亞州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實力的認可,強調了維多利亞州作為智慧城市、技術中心的地位,以及亞太地區科學技術和數據安全領域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本次IJCAI吸引了近2000名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和優秀從業者,分享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理論、工程和應用成果,涉及包括搜索、機器學習、推理、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計算可持續性、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相關的所有領域,並關注人工智能在安全、環保、醫療、交通、商業等領域的新型應用。同時,針對研究界一直關注的AI自主性這一焦點,大會從技術、哲學、法律、社會等層麵探討AI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好處以及潛在的風險。

會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安波博士在題為《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中的博弈論分析》的演講中認為,隻要是人的決策通常就有俠帶私心的可能,因此,他研究了將博弈論用於優化和分析任何有人參與的交互行為。這一研究包括動態效益的博弈、圖及網絡安全博弈、不確定信息安全博弈、有外部性特征的安全博弈等,這對於人工智能的安全博弈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美國倫思勒理工大學夏立榮博士的演講主題是“通過AI改善群體決策”,從“人際合作”和“了解人類”兩個方麵介紹了改善群體決策的研究,論述了在溝通和理解人類選擇傾向上,AI和機器學習是如何起到幫助作用的,以及如何通過社會選擇理論方法,支持群體決策。夏立榮認為,防護策略性可以通過高計算複雜度達成,而公平性則可以通過社會選擇理論來衡量。

顯然,各國政府和AI領域的行業專家們已經關注AI的潛在風險,並著手開始研究相應對策和技術手段,以防患於未然。

但願,馬斯克的“AI或是人類最大風險”這一論斷真的是危言聳聽,或是杞人憂天。

最後更新:2017-10-08 05:18:47

  上一篇:go 機器人拔河比賽-青少年機器人編程競賽
  下一篇:go 看Quora答主如何回應“未來的5到10年,人工智能將如何改變整體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