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96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凱文凱利:人工智能將如何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一個時代。——狄更斯

雨滴落入山穀的具體路徑是不可預測的,但是它的大方向是可以預測的。技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它的發展趨勢令人驚奇但是又存在著某種必然性。

KK認為,在未來20年裏,人們想要身邊事物變的智能化的努力,將會對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產生深遠的影響。凱文·凱利指出了人工智能大潮中我們需要了解它的趨勢,才能使我們更好的擁抱智能時代的懷抱並控製AI的發展。

視頻時長大約13分鍾,建議WIFI下觀看

下麵就讓我們共同看看這位“未來科技先知”對於目前火熱的人工智能是如何看待的呢?

趨勢:讓物體變得越來越聰明

KK認為,在未來二十年,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會是社會中最具發展力的趨勢和驅動力。

當然,人工智能已經存在,包括醫生運用AI來分析X光片,律師運用AI整理案例,在未來的某一天律師助理將會是智能機器。運用AI實現飛機的自動駕駛,亞馬遜以及網飛公司進行的個性化推薦,這背後依靠的都是人工智能技術。

前沿一些的就是穀歌的AI"阿法狗"擊敗人類圍棋冠軍,最近穀歌已經對其人工智能進行訓練,教機器如何進行打電子遊戲。教機器打遊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機器自我學習"就是一件新鮮事了。

我們正在以此為起點,讓機器變得越來越聰明。

在這個大趨勢中,kk認為還有三點尚未被認識,當我們認識到這三點以後,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更好地擁抱AI,才能夠更好地控製AI。

1、我們尚未很好地理解什麼是“智能”

我們通常認為智能是單維度的,就像一個越來越響的音符。我們用智商來衡量它,老鼠是低智商的,猩猩是高智商的,然後是較笨的人,然後是普通人,再後來是那些天才。

智商越高,智能就越高,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根本就不是智能,人工智能也並非如此。

人工智能更像由不同音符組成的交響樂,每個音符由不同的認知樂器來奏響,人類的心智包括了多種智能,我們可以進行演繹推理。我們具備情緒智力,空間智力,還可能存在由100種組成的不同的智能集合在一起,他們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現的強弱不同。

而動物身上可能是另外一套智能係統,由其他智能組成的另外一首交響樂。當然,有些樂器是和人類相同的。可能思考的方式相同,但是側重點是不一樣的,甚至某些方麵還強於人類。

例如,鬆鼠的長期記憶就是很強的,它能清楚地記得堅果的儲存場所。但是對於人類某些模塊則不是必須的,人類可以製造機器使其更加方便靈活,為機器添加各種認知模塊,我們會讓它們非常具體。

計算器在計算方麵要比我們聰明得多,地圖導航在空間導航能力比我們強,穀歌、必應在長期記憶方麵更是完勝我們。

當我們把不同的智能模塊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動駕駛”這種獨特的方式,它們不會分心,不會考慮很多事情,它隻會專心開車。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製造各種各樣“思考”的機器。

我們應該盡可能在商業和科學上將各種智能模塊進行組合,開發出人類不具有的各種思考方式。在遇到難解的問題時,第一步先開發出新的思考方式,然後再結合它們解決問題,比如暗能量和量子引力。

我們實際上是在製造“異形智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人造異形”,這是在幫助我們換一種方式思考,也是幫助我們創新思考的源泉,是財富和新經濟的引擎。

2、我們將用人工智能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中,人們發明了被稱為“人造能源”的東西。在農業革命時期,製造業靠人力或畜力驅動。但是工業革命時期,人類依靠化石能源原料和蒸汽這種人造能源來代替人力,去做我們想做的任何事。人們利用這些能源產生電力輸送到千家萬戶,任何人都可以購買這種“人造能源”,隻需插上插頭就可以使用。

我們所享受的所有便利幾乎來源於此,現在我們將會利用AI來做同樣的事情。

我們用網路來傳輸AI,把AI加載到像電泵一樣的載體上,變成聰明的電泵,類似我們可以組合成千上萬種智能模塊,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

將來汽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不僅具有250馬力,還具有250倍的腦力。這就是自動駕駛汽車,它是一種新的商品,一種新的基礎設施,AI在網路、雲端傳輸,就像電能一樣。凡是可以用電的地方就可以使用人工智能。

將來創業公司的形式將會是某樣東西加上AI.這種方式將是我們不斷踐行的,用以掀起第二次工業革命。

3、將AI實體化

“AI實體化"就得到了機器人,我們利用機器人代替我們完成了我們曾經親力親為的一些事情。工作就是一係列任務的組成,我們的工作將會重新定義。一部分工作交給機器人來完成,與此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列不同類型的新任務,一些我們以往沒有認識到的新任務。

我們將會催生一係列新生工作,一些我們感興趣的工作。就像工業革命催生了很多新的事物,我們以往並沒有意識到我們需要它,但是今天已經離不開它了。

所以機器人帶來的工作會比它搶走的多。況且我們交給它的任務會是一些需要效率或者是生產率的任務。像這類工作我們應該交給機器人來做。

而我們擅長的就是”浪費時間“,來做那些效率不高的事情,科學本來就是低效的。我們做的很多實驗是無效的,創新從定義上來說就是無效的。我們需要製作模型,各種嚐試,各種失敗。

探索是低效的,藝術是低效的,人際關係也是低效的。但是我們都喜歡這些,機器人是高效的,高效是機器人的使命。

我們要與AI一起生活、工作,我們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真正厲害的不是IBM的”深藍“,也不是人類,而是人類與機器的共同組合,未來很可能取決於你與機器合作的如何。

機器人是不同於我們的,它們是技術設備,我們將與它們進行合作,而非競爭。機器不是我們的敵人,而是我們共同進步的夥伴。

數以億計的資金湧入這個領域,而這隻是剛剛開始,真正的因特網才剛剛開始,美好的未來才剛剛開始。未來20年最受歡迎的AI,最普及的AI還沒有被發明,我們還有機會。

最後更新:2017-10-08 01:39:02

  上一篇:go 數一數新“阿爾法狗”的前世今生,為何天下無敵
  下一篇:go 機器人的極速進化,一天的進化或相當於人類一百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