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机器人
在具体症状发生的10年前,人工智能就能检测出来老年痴呆症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研究如何尽早发现老年痴呆症。毕竟,发现的越早,对于人们寻求治疗就越有帮助,从而减缓病情的影响,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让把相关的事情处理得井然有序。一些人决定把重点放在血液和脑嵴液测试上,而另一些人则在开发可以寻找早期迹象的小工具。然而,来自意大利巴里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认为,答案在于人工智能。他们开发了一种算法,可以在老年痴呆症状出现前10年发现由疾病引起的大脑微小结构变化。
他们用67次核磁共振扫描结果训练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其中38人来自老年痴呆症患者,29名来自健康人员,用作对照组。研究人员将扫描结果分为几个小区域,并让使用人工智能分析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在对人工智能的算法训练结束后,他们对这一算法进行了测试,方法是让148名受试者进行脑部扫描。扫描结果中,发现有48人对患有老年痴呆病症,扫描发现了有48人患有轻度认知障碍,并最终发展成全面的老年痴呆症。
人工智能能够在86%的时间内诊断出老年痴呆症。更重要的是,它能在84%的时间内检测到轻微的认知损伤。轻度认知损伤发展下去,可变为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痴呆或语义性痴呆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西方国家大于65岁以上人群患轻度痴呆在10%左右,中、重度痴呆占5%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由轻微的认知损伤转化而来。
这就证明了,它能成为老年痴呆症早期诊断的有效工具。本次研究也有缺陷,研究人员仅限于USC洛杉矶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数据库的扫描。然而,随着更多的样本和进一步的开发,人工智能可能会变得更加精确,直到它足够可靠,成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早期检测系统。
最后更新:2017-10-08 04: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