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
機器人
機器人鄙視鏈到底有多殘酷?智障機滿地走
古龍先生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撕(鄙)逼(視)。住二環的看不起住郊區的,玩LOL的瞧不起玩王者榮耀的,老婆漂亮的程序員鄙視沒有老婆的程序員,用iPhone的鄙視用Android的,用Gmail郵箱的鄙視用QQ郵箱的,就連小朋友看動畫片也有鄙視鏈,看《小豬佩奇》的孩子鄙視看《熊出沒》的孩子...
鄙視鏈存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麵麵,在機器人界同樣存在這種現象。
在機器人創業圈,大家都是做機器人的,但對彼此做的東西往往都是往LOW裏看。
那些創造人形美女機器人的,看不上簡單粗暴造機器人的,創造四肢健全機器人的看不起創造出半身不遂的機器人的,造出跑得快的機器人的又鄙視那些跑得慢的機器人的,行業的鄙視消費級的,院所鄙視民間的,大家又一起被軍用的所鄙視。
即使是在國家層麵,也存在一條鄙視鏈,日本位於鄙視鏈頂端,美國、德國、瑞士處於中間,而中國處於鄙視鏈的下遊。
日本人對於其中的人形機器人有著近乎狂熱的追逐,在人形機器人方麵,美國的水平也隻比得上他們一個手掌。國內在機器人方麵雖然在努力追趕,但卻非一朝一夕就能追趕得上的。雖然中國已經有不少企業在研發機器人,人的樣子確實能夠做出來,比如中科大的“佳佳”機器人,但機器人的自由度非常有限,關節的自由度也低。不過我們應該要看到國內也不斷在進步,誰是一生下來就會跑會跳的呢?
這條機器人鄙視鏈確實有存在的合理性。
人類一直夢想著製造出像人一樣活動自如的機器人,然而現實是,有些機器人長得醜也就算了,連走路都走不穩,還有的幹脆沒有手腳。
這是因為機器人的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無數的實驗也許造出來的隻是一個“智障”。機器人每多出一個部位,無疑就多出來一大堆技術難點,也就意味著更多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成本,更長的研發周期和更渺茫的收益回報。
除了外形上,目前的交互技術也是非常不成熟,導致功能的使用較為生硬或是死板,機器人無法通過自我學習在場景下與人進行自然交流,這也是機器人最難突破的點之一。那些造出能走路、會說話機器人的人確實有資格去鄙視那些迫不得已“偷工減料”造機器人的人。
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政府、科研、資本與產業本身的結合度非常高,塑造了一個非常健康向上的產業環境,對行業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國內因為起步太晚,產業鏈各個環節還非常鬆散,整體上還在摸索階段。
不過,鄙視者無需得意。被鄙視者也毋庸沮喪。科技從業者最要不得的,就是看到別人東西比自己好,就妄自菲薄。現在的資本環境已經比幾年前好太多,千裏之行始於足下,還是紮紮實實多多積累技術,一步步升級產品吧。
那麼,未來有一天,人造的機器人和機器人造的機器人是不是也會形成鄙視鏈呢?人造的機器人鄙視機器人造的機器人,他們都鄙視機器人造的機器人造的機器人,於是形成無限遞歸。
最後更新:2017-10-08 00: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