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機器人
人工智能不僅戰勝了柯潔,現在他還戰勝了困擾全球1000萬人的惡魔!
圍棋因為其變化的複雜
曾被認為是人類智慧的最後一個堡壘
但由穀歌公司研發的AlphaGo機器人
接連戰勝圍棋名將李世石、柯潔
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的智慧與能力
也引發了一係列恐慌
看似無所不能的機器人
是否會成為人類的終結者?
今天繼續舉行的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
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能展開思考
一個叫做“艾瑪”的人工智能產品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它是微軟公司針對帕金森病人手部顫抖設計的一款智能手表,主動收集患者抖動的頻率,分析數據再發出震動能抵銷患者本身的的震顫,讓他們能夠正常得畫畫、寫字: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說,除了微博上對話的微軟機器人小冰外,人工智能正在更多領域起著作用:“我們把它放在了生產線、電梯管理(等領域),微軟的人工智能的技術能大大提高成產效率,運維成本的下降,每一架飛機橫跨大西洋數據是海量的,都是靠後麵幫他們做計算、做發掘,預先知道是否需要維修保養,人工智能日常生活中已經潛移默化。”
微軟中國首席技術官韋青
人工智能突飛勐進
正如韋青所說,生活中,不少智能機器人當起了銀行大堂經理、酒店接待員,人工智能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上取得了出眾成績。
室內巡邏機器人
在無錫太湖博覽中心的場館裏,一個室內巡邏機器人正在轉悠。攝像頭充當了它的眼睛,視頻行為分析係統讓它有了視覺傳感能力。高新興機器人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謝莎莎說,這位“保安大叔”特別稱職,從來不“臉盲”,而且還有自己的判斷力:“比如說,它在車間裏麵,當發現有異常人員會過去判斷,到底是員工、管理層還是小偷,如果是在博物館,有異常奔跑也能自動報警。”
人工智能還有弱點
隨著在感知能力和認知能力方麵的研發,人工智能“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也讓不少人認為它“無所不能”,但事實上,人工智能的理解力還比較薄弱。
例如手機裏的個人智能助理,訂外賣、規劃路線、一鍵叫車都不在話下,但當有需要理解的複雜指令出現,機器就容易“卡殼”。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桂洛寧
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桂洛寧認為,這種尷尬隻是暫時的,未來人工智必然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很多科學和數學會支持,我們相信未來2030、2040年的時候,無論我們的計算、智能,能夠像人的大腦來思考,在一定的時間段一定能夠達到,更有趣的問題是,當你的大腦、耳蝸被重新植入時,我們還是我們嘛?”
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終身成就獎得主日本名古屋大學福田敏男卻對人工智能並不樂觀,數據計算的本質決定了機器人的盲點:“在創造方麵,機器人是沒辦法取代人的,比如說新的規劃、音樂創作,我們隻是把原有的數據輸入進行組合,並不是創造,好不好,還是要人來做。”
事物皆有兩麵,全看如何處理
醫療、交通,人工智能已經入駐我們生活的多個領域,百度還推出了寫詩的人工智能,還有讓編輯記者們嚷嚷著要下崗的dreamwriter!人類在進步,人工智能也是如此,麵對未來,人工智能的研究者們都表現的頗為謹慎,科學的邊界需要時間來探索與證明。未知的好奇與恐懼總是如影隨行.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未來方向主席Sue Ellen Saracco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未來方向主席Sue Ellen Saracco說:“我們社會會不斷發展,人工智能也在不斷調整,有些好的,有些壞的,最終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是相互結合,為人更好的服務,任何事物都有兩麵,關鍵是我們怎麼處理!”
人工智能還在路上
未來已經近在眼前
你準備好了嗎?
江蘇新聞廣播
記者:査多、華曉青、李卉雲
周洋、聞文、胡駿立
最後更新:2017-10-08 0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