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9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龍頭科大訊飛?業績增長平淡,慢周轉、重資產疊加財務壓力

頭頂人工智能龍頭光環,科大訊飛的真實盈利能力增長卻頗為平淡。科大訊飛的研發投入令同行望塵莫及,但其業績回報也並非同行難望項背。

“慢周轉、重資產”疊加的財務特征不僅直接製約科大訊飛的盈利能力,也使企業風險增加。由於資產周轉率持續下降,“重資產”投入連年攀升,在獲得金融機構貸款困難的情況下,如無股東的持續投入,科大訊飛或陷入現金流危機。

作者:杜冬東

科大訊飛(002230.SZ)持續半年多的火熱股價漲勢,最終被資本市場澆了一盆冷水。2017年9月22日,科大訊飛股價以53.07元/股收盤,當周微漲0.13%。由於此前三周連續創下-6%、-5.24%、-3.99%的周跌幅,科大訊飛的股價已跌至近期低點。

2016年,AlphaGo戰勝世界頂級圍棋選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受到世人的空前關注。進入2017年以來,全球各大科技巨頭紛紛大手筆布局人工智能,產業與金融資本大量湧入人工智能行業,中國政府甚至已將發展人工智能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產業、資本及政府對該領域的熱捧,令“人工智能”概念一時間也在A股市場變得炙手可熱。

頭頂人工智能龍頭股光環的科大訊飛,在二級市場遊資的爆炒之下,其股價及市值一路扶搖直上。2017年6月至8月,科大訊飛連續三個月實現33.8%、18.85%和20.22%的漲幅,在2017年前9個月裏創下了超過130%的股價漲幅。

科大訊飛被迅速推入輿論漩渦,其估值之爭一時間甚囂塵上。圍繞科大訊飛的估值及其經營發展走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光環背後的平淡盈利

自2008年上市以來,科大訊飛體量規模茁壯成長,可謂一路布滿鮮花與掌聲。Wind數據顯示,自A股上市以來,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從2008年的2.5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3.2億元,實現了12.87倍的增長;其同期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從0.7億元,增長至4.84億元,實現了6.91倍的增長。這意味著,科大訊飛過去10年的營業收入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36.2%,其淨利潤年化複合增長率近28%。

公開數據顯示,科大訊飛擁有智能語音識別與合成核心技術,其產品在中文語音智能市場占據49.5%的市場份額,與百度一起占據中文智能語音市場的75%市場份額。科大訊飛官網醒目指出,“公司智能語音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寡頭式市場,加之頂尖技術,科大訊飛稱得上是A股當之無愧的人工智能語音“龍頭股”。伴隨“人工智能”概念2017年在資本市場走熱,科大訊飛在A股市場深受追捧,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2017年6月至8月,科大訊飛連續三個月實現18.85%以上的漲幅。2017年8月21日,科大訊飛股價一度觸及64.77元/股,按照該股價計算,彼時公司市值已經超過900億元。然而,相較科大訊飛的增長勢頭及真實盈利能力,這一市值不免令人覺得有些虛胖。

自2013年以來,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增長動力,較之前期明顯變得疲軟。同比增速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均呈現上升趨勢;2013年之後,科大訊飛前述兩項指標均呈現快速下滑的趨勢。同時,科大訊飛自2008年以來的銷售淨利率、ROE兩項指標均呈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圖1)。

事實上,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當中,有不小部分來自於營業外收入。數據顯示,科大訊飛2008年至2016年的營業外收入最高達到1.91億元,同期占營業總收入的比例長期介於5.74%-11.36%。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率則顯示,公司上市後7年時間裏一直保持20%以上。但是剔除營業外收入項目的影響,科大訊飛的主營業務收入的銷售淨利率最高僅有19.73%,最低僅為9.22%(表1)。

作為安徽合肥的明星上市企業之一,科大訊飛可謂是政府的掌上明珠。科大訊飛營業外收入很大部分來自於政府部門的補助。表2顯示,科大訊飛獲得的政府補助從2008年的120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1.28億元,該項收入年均增長1.9倍,政府補助占營業外收入的比例一直高居60%以上。剔除政府補助之後,科大訊飛真實的銷售淨利率低於公司財報顯示的銷售利潤率3個百分點以上。總的來說,剔除主營業務外的收入、政府補助項目之後,科大訊飛的營業收入、利潤、銷售淨利率及ROE均呈現下降明顯,科大訊飛主營業務收入的實際盈利能力尚不如財報顯示的可觀。

科大訊飛2015-2016年報透露了其產品結構及其毛利率分布情況(表3)。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產品主要包括語音支持軟件,以及在教育、通訊、公共安全等行業的應用型產品。這其中,教育行業類產品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最高,超過30%;包括信息工程和音頻監控在內的係統集成類產品占比次之,不到30%;而互聯網產品及增值運營產品位居第三,約占12%-14%。從毛利率指標看,其2016年的整體毛利率為51.78%,較上年度提升1.37個百分點,就具體產品毛利率而言,科大訊飛僅披露了占營業收入10%以上的產品的毛利率,皆在15%以上,其中電信增值業務的毛利率為84.73%。

比較而言,“互聯網產品和增值運營”是科大訊飛盈利能力最強的業務之一。雖說產品名稱上附帶著“互聯網”字樣,但該項產品實質上幾乎是“電信增值產品運營”。如2016年,科大訊飛互聯網產品和增值運營的營業收入規模5.11億元,電信增值產品運營類的同期營業規模則達到4.04億元,占比高達79%。所謂的“電信增值產品運營”,實質上是中國移動等電信運營商提供的通訊增值服務,比如我們熟悉的“彩鈴業務”。

財報顯示,科大訊飛2015、2016年電信增值產品運營的收入規模分別為2.73億元、4.04億元。按此粗略折算,科大訊飛同期的電信增值產品運營的毛利潤規模分別達到2.4億元、3.42億元。這意味著,彩鈴業務等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業務貢獻的毛利潤規模,相當於科大訊飛同期12.62億元、17.19億元毛利潤總規模的19.02%、19.9%。占營業收入比重約11%-12%的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板塊,產出了科大訊飛近20%左右的毛利潤規模。

科大訊飛“電信增值產品運營”板塊業務不僅毛利率很高,並且為公司貢獻了不俗的利潤規模。科大訊飛之所以能吃上這塊“肥肉”,這與之大股東中國移動不無關係。2012年8月,中國移動向科大訊飛投資13.6億元,獲得其15%的股份,晉級為後者單一最大股東。

歸納起來,科大訊飛的真實利潤的較大程度上來自於政府補助的營業外收入和來自於電信運營商的語音增值服務板塊的貢獻。也就是說,科大訊飛的靚麗財報,實質與政府和中國移動的鼎力支持不無關係,其連年在政府及關聯運營商的大力扶持之下獲得生長。若剔除政府補助項目及關聯交易部分,科大訊飛主營業務的真實增速、盈利能力遠不如財報所見的可觀。

綜上,科大訊飛的真實盈利能力,與其頭頂人工智能龍頭的光環似乎並不匹配。

技術為王,粗放擴張

太平洋證券的研究顯示,人工智能產業鏈結構大致可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及應用層三個層級。基礎層主要包括芯片、算法方麵的技術,該領域現階段的參與者主要包括國外的英特爾、微軟、穀歌,以及國內的百度、阿裏巴巴、騰訊公司、紫光國芯(002049)、寒武紀等公司。技術層主要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和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層則是人工智能技術在公安、醫療、零售、金融及製造業等眾多領域的應用落地。

隨著上市公司著手紛紛布局人工智能,A股市場的“人工智能概念”股如雨後春筍,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麵(表4)。作為語音識別領域的領先者,按照上述產業鏈層級劃分,科大訊飛的產業布局主要集中在技術層,並逐步向應用層擴張。目前,科大訊飛在國內的競爭者主要是百度(BIDU),在A股市場暫無正麵競爭者。與之較為接近的成熟人工智能公司,包括人臉識別和智能安防領域的海康威視(002415)、大華股份(002236)等。由於中小板的人工智能公司盈利情況明顯優於創業板同行,並且更為穩健,下文集中選取4家中小板的人工智能概念股的盈利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銷售淨利率對比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率前期低於海康威視和川大智勝(002253),近年3年逐步超過後者,同時略高於大華股份、遠遠高於漢王科技(002362)(表5)。這說明,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率指標在該5家公司當中處於中上遊水平。從變化趨勢上看,科大訊飛與各家公司均呈現逐年遞減趨勢。這大致反映出,該行業的銷售淨利率逐年下降的總體變化趨勢。由於上述各家公司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益於政府補助,剔除“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項目影響,上述銷售淨利率的排列及變化趨勢亦然。

公司銷售淨利率的狀況與其費用率情況是密切關聯。科大訊飛、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和川大智勝具有共同的特點,財務費用率極低,且幾乎均為負數。銷售費用率方麵,科大訊飛該項指標連年明顯同行企業,並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表6)。這意味著,科大訊飛不僅市場擴張的力度很大,並且擴張力度逐年提高。

2017年半年報顯示,為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創業者和海量用戶提供語音智能和人工智能開發的“訊飛平台”,開發者達到37.3萬,應用總數達28萬,日均服務量達37億人次,終端設備數達到14.7億,月活躍用戶數達3.1億,與2.7億智能硬件客戶建立合作關係。從手機到車載,從家具到玩具,科大訊飛在中文語音主流市場占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一寡頭式的市場地位,與其快馬加鞭的營銷攻勢密不可分。

研發費用率方麵,雖說A股“大白馬”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均是“技術立身”的科技公司,但科大訊飛的研發費用率至少是前二者2倍以上,僅有川大智勝與之較為接近(表6)。2016年,華為、百度、中興通訊(000063)、聯想集團(00992.HK)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14.6%、14.39%、12.61%、3.16%。全球知名的科技巨頭,英特爾、Facebook、穀歌、微軟、IBM、蘋果的同項指標分別為21.45%、21.42%、15.45%、14.05%、7.2%、4.66%。而科大訊飛的研發費用率連年保持20%以上,最高達到29%,不僅遠超國內一般科技公司3%-5%的平均水平,甚至令眾多國外科技巨頭望塵莫及。研發費用率數據的對比,著實令人震撼,這足見科大訊飛對技術研發的重視。

1999年,時為中國科技大學博士生的劉慶峰與17位校友成立的一個科研小組,隨後在校方的支持下成立了科大訊飛。之後,科大訊飛成為國內最早由大學在校生創立的上市公司之一。或正是這種特殊的誕生背景,使科大訊飛保持著對技術研發的一貫鍾情與巨額投入。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研發費用總額從2008年的1924.28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7.09億元,年均增長4.09倍,足見科大訊飛對技術研發的沉迷。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科大訊飛對技術研發的執著,也為之帶來豐碩的技術成果及相關技術領域的超凡地位。科大訊飛官網指出,“……公司智能語音核心技術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水平”、“科大訊飛首奪國際英文合成大賽冠軍,至今已獲11連冠”。2017年6月,科大訊飛被知名雜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為“全球50大最聰明企業榜單”全球第6名,與Amason、Intel、IBM、Apple同台競技;並且位居中國第1位,排名超過國內的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及阿裏巴巴。

數據顯示,科大訊飛的管理費用率從2007年的13.13%提高至2016年的21.97%,而同期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川大智勝該項費用率分別介於8.19%-9.13%、11.99%-13.74%和10.34%-12.51%。這意味著,科大訊飛的管理費用率最高超過同行接近10個百分點,並且呈現連年攀升的跡象,其管理效率著手令人汗顏。

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指標遠超同行,科大訊飛近10年的攻城拔寨稱得上是粗放式擴張。公司年報稱,科大訊飛實施“平台+賽道”的人工智能戰略,也在內部也被稱為“頂天立地”戰略。據稱,“頂天”指始終保持源頭核心技術國際領先,利用技術構建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和提升盈利能力;“立地”指圍繞重點領域做深做透,形成產業迭代,在教育、客服、醫療領域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科大訊飛在某些公開場合指出“由於高科技行業快速替代的特性,很多曾經高科技行業的巨無霸都是曇花一現,研發特別是核心技術的研發是科技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力和構築長期盈利能力的根本”。從某種意義上說,科大訊飛“頂天立地”戰略可理解為“技術為王、粗放擴張”。

“慢周轉、重資產”疊加

科大訊飛的巨額研發投入令同行難望項背,其業績回報卻並非一騎絕塵。

對前述4家人工智能公司的ROE指標進行對比,科大訊飛的ROE與A股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同樣存在明顯差距,但總體高於川大智勝(表7)。與銷售淨利率相似,科大訊飛的ROE在同行中仍處於中上遊水平。ROE變化趨勢來看,海康威視、漢王科技ROE呈現逐年遞增趨勢,而科大訊飛與大華股份、川大智勝則呈現逐年遞減趨勢。

結合表5銷售淨利潤率的數據,與ROE指標綜合起來大致說明,無論ROE還是銷售淨利潤率指標,科大訊飛所展示的盈利能力均在4家人工智能公司陣營當中處於中上遊水平。但與海康威視相比,其前述兩項指標的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進一步地說,海康威視與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率均逐年遞減,而海康威視的ROE卻逐年上升,與科大訊飛ROE逐年遞減的趨勢相反。並且,雖說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率連年高於大華股份,但其ROE水平卻一直低於後者,最大差距超過17%。按照杜邦法分析的理解,科大訊飛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差距應主要體現在財務杠杆、資產周轉率等方麵的差異。

Wind數據顯示,科大訊飛最近5年的資產負債率為20%-30.68%,海康威視同期20%-40.77%、大華股份同期為36.79%-45.17%。與科大訊飛類似,川大智勝同期的兩項指標也極低,資產負債率介於16.29%-13.43%。可見,隨著最近幾年的時間推移,科大訊飛的資產負債率與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差距擴大至10%-15%。

科大訊飛最近5年的資產周轉率項指標介於0.48-0.35,呈現逐年降低的特點,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同期的資產周轉率分別介於0.76-0.89、1.25-0.99。川大智勝同期的資產周轉率介於0.22-0.20,甚至低於科大訊飛。顯而易見,科大訊飛與大華股份的資產周轉率均在降低,但大華股份的資產周轉率大大高於科大訊飛;海康威視的資產周轉率則在逐年上升。

也就是說,靜態比較表明,資產負債率和資產周轉率指標的差距,實質是導致上述幾家公司ROE差距的根源。科大訊飛較之海康威視、大華股份運營管理方麵的能力不足,其資產“慢周轉”直接製約公司盈利能力。動態地看,科大訊飛的銷售淨利潤率、ROE兩項指標均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這是為什麼呢?

4家公司的非流動資產與流動資產的占比結構數據顯示,2007-2016年,科大訊飛的流動資產占比逐年下降,從74.95%降至53.13%,而同期的非流動資產則從25.05%逐年上升至46.87%,最高達到50.39%,直至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的比例旗鼓相當(表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二者的流動資產占比均非常高,而非流動資產非常低。川大智勝的特點與科大訊飛頗為相似。

進一步分析非流動資產結構數據顯示,2007年-2016年,科大訊飛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合計占比基本穩定在11%-14%,僅2008年為7.69%。同期,海康威視同項指標多數介於4%-7%,僅2009年最高為12.2%;大華股份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合計占比則連年下降,從14.72%下降至6.28%(表9)。科大訊飛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占比,明顯高於後麵二者同項指標。

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項目的對比,也同樣驚人。科大訊飛的無形資產和開發資產項目之和從2007年的7.07%穩步上漲,最高之時達到22.67%。相比之下,海康威視同期同項指標最高值僅有1.63%,最低之時僅為0.14%。大華股份略高於海康威視,同期該項指標介於0.4%-4.23%。快速增長的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是科大訊飛在非流動資產板塊明顯異於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的“重頭板塊”。

從會計科目含義理解,“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主要涵蓋房屋建築物、專用設備、辦公設備及運輸設備之類項目。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自行進行的研究開發項目劃分為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開發階段的支出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資本化處理,確認為無形資產。也就是說,無形資產應該很大比例是科大訊飛在軟件技術開發方麵的投入支出。“開發資產則是尚未轉化成為軟件的資產。綜合起來,前述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當中涉及的專用設備、辦公設備,以及無形資產和開發支出,均是與技術研發有關的項目。

上述四大項目的占比直接構成了科大訊飛非流動資產板塊的主體。尤其,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項目等非流動資產板塊的占比很高,某種程度上可理解為“重資產”的運營特征。上述數據顯示,科大訊飛“重資產”經營的特點尤為明顯,而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則呈現明顯的“輕資產”經營的特征。如此說來,科大訊飛非流動資產板塊的比重連年攀升,實質上是由其持續燒錢搞研發導致。科大訊飛持續不斷地加碼研發投入,導致公司呈現出明顯“重資產化”經營的特征。

隨著BAT等科技巨頭紛紛加入人工智能市場的競爭,科大訊飛勢必會再度增加研發投入以狙擊對手。科大訊飛每年增加研發投入燒錢,研發費用資本化處理,公司非流動資產占比或將繼續提高,其“重資產”經營的特征短期內或難以改變,甚至進一步加劇。

參照麥肯錫的說法,企業管理的奧妙在於運用杠杆原理,充分利用各種外界資源,減少自身投入,把自身資源集中於產業鏈利潤最高的環節,將著眼點放在經營杠杆上,如此才足以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企業管理的上策應是隻進行少量的硬資產投資,通過輸出管理、技術和品牌獲取利潤,自己則專注於產品研發、銷售、服務與品牌推廣的商業模式,這也是通常所說的“輕資產運營”戰略(Asset-light strategy)。比如,蘋果的模式,聚焦於研發和市場營銷,而將製造等重資產業務以外包、租賃等形式市場化采購;可可可樂、麥當勞模式,輸出品牌,輸出管理。言下之意,公司是否為輕資產運營公司,與其盈利能力甚為關鍵。從這個維度上評價,科大訊飛的經營與主流的企業運作手法不盡相同。

雖說“重資產”經營不必然造成盈利能力低,比如沃爾瑪,其雖屬重資產結構,但通過強大的供應鏈管理,構建強大的資產運營效率,獲取了相當高的利潤率。但通常而言,非流動資產占比高的“重資產”經營特點的公司,其占用大量的資金,機會成本耗費大;形成大量固定成本、折舊攤銷費用;其擴張依賴於投資,利潤率勢必會呈現邊際遞減的下降趨勢。

科大訊飛“慢周轉、重資產”疊加的雙重特征,這不僅直接製約其盈利能力也使企業的風險增加。通俗理解,資產周轉率就是資產賺錢的速度。資產周轉率越高,對應的資產賺錢速度就越快,也即變成現金流的速度就越快。科大訊飛“慢周轉”或使公司的現金流能力麵臨挑戰。由於銷售淨利潤率和ROE逐年遞減,公司的融資難度在提高。隨著科大訊飛持續“重資產”運營,急需持續的資金投入。2017年半年報顯示,科大訊飛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7.31億元,投資性現金流淨額為-8.82億元,融資性現金流淨額為13.29億元。換句話說,科大訊飛維持企業運營完全依靠融資實現。而其融資性現金流淨額中90%以上來自於股東的增資款,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不足10%。由於資產周轉率的持續下降,“重資產”投入的連年攀升,若無股東的持續增資,科大訊飛或陷入現金流枯竭的困境。歸結起來,科大訊飛粗放型的擴張經營本質上屬“慢周轉、重資產”疊加,其經營麵臨不小風險。

仍需巨額資本投入培育

進入2017年以來,科大訊飛的股價上漲幅度最高達到130%,股價最高觸及64.77元/股,總市值達到900億元。然而,在該股價高點之上,科大訊飛大股東及實際控製人劉慶峰均未套現股份。科大訊飛2017年半年報顯示,劉慶峰和中科大資產經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持有7.57%和4.01%股份,均未發生減持變化。

再拉長時間看,科大訊飛上市9年以來,劉慶峰不僅從未賣過股票,而且在其間增持2次:2013年中國移動作戰略投資科大訊飛之時,劉慶峰貸款增持股份,2015年“股災”中再次借款增持。2017年8月10日,劉慶峰再度表示,“以未來的夢想看待,更大的夢想和空間在後麵....沒有減持的打算”。

科大訊飛在官網稱,“1999年,懷著強烈的民族責任感,一群大學生創業團隊建立科大訊飛,中國語音產業由此起飛”。雖說人工智能的“高科技”外衣,對於普羅大眾始終充滿神秘,但科大訊飛似乎正在下一盤“大棋局”。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科大訊飛的“重資產”投入,或是其人工智能堅定夢想的最好證明。

2016年,AlphaGo戰勝時世界頂級圍棋選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受到全球的空前關注。進入2017年以來,人工智能猶如一股颶風席卷全球產業界及資本圈。各國政府、科技巨頭及投資機構都在搶占人工智能“風口”,人類進入“AI時代”已逐步成為各行業共識。科大訊飛稱,“人工智能被認為是繼移動互聯網後新一輪的科技革命浪潮。董事長劉慶峰像任正非看到了華為的戰略機會一樣,看到了人工智能產業爆發的戰略機會”。

根據CBInsights的統計表明,過去5年,全球對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投資增長了4.6倍,交易數從2012年的150筆增長到2016年的698筆,規模從2012年的5.6億美元增長至2016年的48.71億美元,打破以前的記錄。截至2017年第1季度,全球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投資數量合計245起,規模為17億美元,接近48%的交易是種子或天使階段的投資,越來越多的新公司進入這個行業領域。

從人工智能的產業鏈概況可見(表10),目前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鏈的主流參與者均為全球知名的互聯網科技巨頭,如國外的微軟、穀歌、IBM,以及國內的互聯網巨頭BAT。數據顯示,2015年,Nuance和穀歌在全球語音智能市場占據59.3%,而Nuance和科大訊飛兩家傳統技術廠商占比份額為37%。2016年,搜狗、百度、科大訊飛相繼宣布其中文語音識別率達到97%。在中國市場,科大訊飛獨占半壁江山,占據49.5%,與百度一起占據智能語音市場的75%市場份額。

綜上可見,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份額,科大訊飛均在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當中享有一席之地,在人工智能領域奪得不可忽視的江湖地位。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佼佼者,科大訊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似乎有著無與倫比的先發優勢。然而,遠水不解近渴。現金流狀況顯示,科大訊飛自2008年上市以來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連年為負,達到-13.57億元之最,合計為-47.47億元;同期,科大訊飛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正值,合計51.25億元。雖說科大訊飛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均為正值,累計達到20.28億元,但可見公司的現金流來源大部分依靠融資活動得以支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有限(表11)。這意味著,由於公司造血能力十分有限,單純依靠公司主營業務產生的經營現金流無法覆蓋公司的投入所需。

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最後更新:2017-10-08 06:01:10

  上一篇:go 炸裂!人工智能龍頭股蠢蠢欲動,業績大增,股價放量突破,9月有望飆漲或封妖王
  下一篇:go 5G、人工智能、維生素成風口!這3股引126家機構火速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