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00 返回首頁    go 機器人


人工智能時代,風控從業者是否還有未來

“人工智能”是2017年的一個熱詞,大多數人認為,風控工程師們隻需要精通數學和技術,就能搭建起完美的風控係統。而由於計算機精於計算,編程語言更是計算機原生的溝通語言,因此他們認為風控一職會很快被AI取代。

但在我看來,風控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風險控製的四種基本方法,風險回避、損失控製、風險轉移和風險保留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有前瞻性思維和全局觀。未來很長時間內,風控這一職業隻能由人類主導。原因有以下幾點:

1

風控首要因素:前瞻性

在計算機出現之後的一段時間,我們習慣於利用計算機來處理數據,生成模型、策略,這對風控的前瞻性原則產生了衝擊。

但風控本質是:保障業務在合規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這要求風控必須向前看,也要求風控在很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而現階段的AI強在海量數據的分析整合歸納。需要明確的是,一切數據都是采集於已發生的曆史事件,這導致機器學習很難以預見未來。

要打造具有前瞻性的風控係統,很大程度上依靠工程師的經驗與腦洞,但也有一些基本套路:

1.明確業務目標,風控最終目的是為了業務正常開展,因此在構建風控策略和模型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要達到什麼目標,解決一個什麼業務問題。目標決定了如何驗證風控係統的有效性,也決定了我們要在什麼人,哪些時間段去選擇數據。

2.盡量使用有以下三大要素的數據

1)代表性:大多數的風控模型都是用在獲客環節,那我們在建模事所用的數據需要針對接下來幾個月,從特定渠道的獲客人群的特征。例如從客戶端和從支付寶獲取的用戶,特征是完全不同的;

2)穩定性:特征數據所指向的特征一旦發生改變,風控也就隨之失效。為了讓係統能在長時間內保持有效,必須保證數據指向的穩定性。

3)可使用性:這一點常被忽略。舉個例子,在Capital One的時候,我們在一次數據分析後,發現一些和電話號碼相關的信息在風控當中非常的有用。但在事後發現,依據這一數據搭建的策略在真實環境中完全不能用。原因在於,我們在獲客階段不會獲取用戶的手機號,這導致策略輸出的結果全都是missing。

3.在搭建風控係統時,很多數據可能是缺失的。這個時候,我們要有測試的概念。具體的過程是謹慎設計測試方案,在保證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做小流量的測試,快速迭代模型直至係統穩定。

2

全局觀必不可少

許多機構可能認為風控隻在獲客環節產生影響,但實際上,風控牽一發而動全身。你一旦將壞的用戶引入到產品,可能會影響資金安全,影響催收,反過來口碑的下降又會影響獲客。

為了實現全局觀,要重視以下三個要素:

1.客戶群。

在新的業務或新的產品上線之前,應該先考慮用戶群的特征,我們的產品是針對B端還是C端,受眾的畫像、偏好、屬性都是什麼?

2.業務模式/場景。

我們的業務是無抵押現金貸、信用卡還是分期分期,這些業務的風險點都不一樣。

3.外部環境因素/宏觀因素。

我國的現金貸剛剛起步,往往會忽視這一重要的因素。而對於難以理解人類社會運行規律的人工智能來說,這一要素更是難以運用在風控技術中。

目前看來,外部宏觀因素包括社會就業情況、利率、多頭借貸率、監管程度。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金融產品的風控數據。

為了應對極端的外部環境情況,我們將壓力測試作為常規化手段。我們會考察在比較良好的環境下我們的風險狀況,然後在利率翻倍或者多頭借貸率之前加一個係數,再來看風險是否可承受。

3

風控工程師的基本素質:洞察力

好的風控人要勇於接受挑戰及自我挑戰,這樣才能快速糾錯,洞察先機。這一能力需要對消費者行為的深刻洞察,對其心理的全麵解讀,目前的人工智能尚不具備這一能力。

中國的風控往往集中在逾期壞賬控製這一個點。但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采取換角度思考的方式,發掘更多的消費者價值。

現在的金融往往喜歡一刀切,而缺少了這種洞察後的人性關懷。這種人性關懷會讓客戶的體驗更好,通過率和申請會增加,又不會降低風控的能力。

當然,風控還有許多其他的層麵會體現其藝術性,如既要求簡潔又要求有效,充滿各種隱藏的規律可以提高效率,這些都是人工智能在近期難以實現的。

支持好欄目,兩元錢打賞

CFO良師益友公益項目

CFO良師益友公益平台由中歐MBA良師益友導師發起,一個旨在鼓勵資深CFO/財務總監去幫助其他財務人員快速成長為優秀的CFO/財務總監的公益項目。目前已有3000多CFO加入我們,10000多財務經理加入我們,30000多基層財稅人員加入我們。

微信:CFOmentor

微博:CFO良師益友

CFO良師益友,期待你的加入

最後更新:2017-08-31 15:09:09

  上一篇:go 人工智能是科技未來,但這些機器卻像智障!
  下一篇:go 機器人搶走人類飯碗?沒你想象的那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