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機器人
人工智能會成為未來的宗教嗎?
信AI,得永生?
不管你信不信,美媒venturebeat最近的文章預言,人工智能正在和宗教走得越來越近:2042年會出現一個AI上帝,並有自己的聖經。
巧合的是,美國有家2015年成立的“宗教創業公司”已經發起了AI造神運動,而且這家公司的創始人Anthony Levandowski身份不一般,曾是前穀歌明星工程師。
這位工程師成立創業公司的目的是“尋求發展和促進實現一個基於人工智能的神,通過對神的理解和崇拜,有助於社會的改善。”
將兩個事件聯係在一塊的是埃隆·馬斯克,他最近轉發了venturebeat的預言文章,並且在評論中炮轟了AnthonyLevandowski的宗教創業公司,馬斯克的觀點是,“人類絕對不能被允許發展超級人工智能”。
那麼,超級人工智能真的會成為神嗎?
在人類眼裏,超級人工智能,的確像是神的化身——世間有全知全能的神,無非是因為人性有不可超越的局限,而超級人工智能普遍被認為將是全麵超越人類的。
超級人工智能的存在,意味著在人類眼裏,世間第一次有了超越人類智慧的存在,雖然它歸根結底是人的造物,但是用人類的話說,畢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且在很多方麵,勝的不是一星半點。
不過話說回來,傳統宗教被認為是人類靈魂的避難所,這個避難所真的是人類最好的選擇嗎?恐怕還需要論證。
何況,宗教是無形的,而超級人工智能是有形的、直接介入人類生活,膜拜恐怕還需謹慎。最重要的是,在傳統宗教中,人類以神馴服欲望,或者安撫自身對未知的恐懼,而技術本質上則是人類追求和滿足自身欲望、探索未知的工具。
盡管詹姆斯·巴拉特把人工智能稱為“我們最後的發明”,並將導致“人類時代的終結”,但超級人工智能是不是人類追逐欲望的終點,以及膜拜人工智能是不是人類最好的歸宿,恐怕還需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地思考,畢竟,人類從來沒有真正接受過一個比自身更強大的存在——傳統宗教中的神是虛無的,搞不好人對神的膜拜隻是葉公好龍呢。
事實上,無論是美國創業公司的AI造神運動,還是技術狂人埃隆·馬斯克對此的尖銳批判,都是在提醒我們——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亙古未有的重大社會問題。
進一步講,人工智能既然是人類欲望的延伸,預判和解決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必然需要基於對人性的思考。
對此,埃隆·馬斯克顯然比積極造神的前穀歌明星工程師更悲觀一些,他不太相信人類能夠駕馭超級人工智能,“造神方案”也不可行,更何況,在創造一個真正存在的神之後,你把“以人為本”往哪裏擱?總之,埃隆·馬斯克似乎認為,堅持讓機器服務人類的底線,對於人類的未來要穩妥得多。
人歸根結底是社會動物,除了靠參與社會勞動滿足生存所需,還要追求平等所謂的存在價值,但後者僅僅是人類創造的概念,意義是含混的、充滿矛盾的,因此也無法真正實現。
換句話說,人類在社會參與中追求的價值充滿悖論,而隻有當技術發展到極致,這種悖論帶來的矛盾之大才會空前凸顯出來——當人工智能滿足了人類的所有物質欲望,乃至肉體上的永生,人類作為一個社會共同體、命運共同體的精神本質問題並不能隨之消失,在物質和肉身欲望滿足後失去一個有分量的精神之錨,這可能是未來最大的問題。
摧毀人類的不是物質貧乏,而是物質豐裕之後的精神缺失和人性悖論?前者已經由曆史證明,後者,還是交給時間回答吧。
作者係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最後更新:2017-10-29 23:35:48